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紅籠頭菌的文化背景
手機版

紅籠頭菌的文化背景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1.27W 次
紅籠頭菌的文化背景
紅籠頭菌早在1560年已由瑞士博物學家康拉德·蓋斯勒在他的《水生動物命名》(Nomenclator Aquatilium Animantium)中給出描繪,但蓋斯勒把這種蘑菇誤認爲一種海洋生物。1597年它出現在約翰·傑拉德的《大植物誌》(Great Herball)的木刻畫中,1601年又出現在卡羅勒斯·克拉西斯的《潘諾尼亞真菌簡史》(Fungorum in Pannoniis Observatorum Brevis Historia,被一些人認爲是史上第一部真菌專著)中。它也是卡西亞諾·達爾·波佐的《紙上博物館》(museo cartaceo,含有數千張自然世界的插圖)的特色物種之一。 1729年,意大利人皮爾·安東尼·米切利在他的《按圖氏法排列的植物新種中》,第一次對紅籠頭菌給出科學描述,並將它命名爲Clathrus ruber。

紅籠頭菌是籠頭菌屬的模式種,根據2006年發表的分子學分析,在研究中用到的大約40種鬼筆目物種中,與紅籠頭菌親緣關係最近的是Aseroe rubra,阿切氏籠頭菌(Clathrus archeri),Laternea triscapa,和Clathrus chrysomycelinus。紅籠頭菌的屬名Clathrus來自古希臘語,意思是格子,它的種名ruber是拉丁語,意思是紅色。它常被通俗地叫做籃子臭角,格子臭角,或紅籠子。在前南斯拉夫亞德里亞海內地,它被當地人叫做巫女心。


可食用性和民俗
雖然關於紅籠頭菌的可食性沒有正式的記錄,它的臭味已能打消大多數人吃它的想法。一般來說,臭角蘑菇(鬼筆科真菌)在菌卵階段是可食用的,並且在歐洲和亞洲某些地區被認爲是美味,它們被醃製,並被當作“魔鬼的蛋”在市場上出售。然而,1854年的一份報告警示了那些想食用成熟子實體的人,南卡羅來納州的F. Peyre Porcher博士描述了由該蘑菇引發的中毒事件:“一個年輕人吃了一點,六小時後,他開始感到胃下部疼痛的緊繃和劇烈的抽搐。他失去了說話的能力,陷入昏迷狀態,並持續了48八小時。服用了催吐劑之後,他吐出來一個蘑菇碎片,兩隻蠕蟲和帶血的粘液。後來熱敷牛奶,油和潤膚劑獲得了成功。”英國真菌學家唐納德·德林在他1980年的關於籠頭菌科的專著中寫道,紅籠頭菌在歐洲南部民間的評價不是很高。他提到了巴拉在1858年報告的一次攝入後的中毒事件,以及西羅·波利尼曾報告該蘑菇長在一個廢棄教堂墓穴中的一個骷髏頭上。還有人認爲這種蘑菇會導致癌症,並且常常把發現的蘑菇掩埋。在法國其他地區,它被認爲會導致皮疹和驚厥。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17467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