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養花技巧 > 盆景動勢的歷史淵源
手機版

盆景動勢的歷史淵源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2.55W 次

中國藝術中動勢的表現,最早可追溯到遠卉時期,先人崇拜的龍風圖騰、用於祭祀活動的原始歌舞、氣勢恢宏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如“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從中不僅感受到“人文初祖”戰天鬥地的大無畏的精神,同時也看到了原始民間藝術最早的動勢表現。後來殷周青銅器饕餮夔龍夔風的紋飾和象形的甲骨文字,均表現丁勇猛飛揚的動勢。莊子《逍遙遊》“水擊三千里,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屈子《離騷》“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漢代的石雕“馬踏飛燕”和《荊軻刺秦王》的畫卷。宗炳“撫琴操動,欲令衆山皆響”。杜甫說詩的最高境界是“飛動摧霹靂”。蘇東坡則認爲“靜故了羣動,空故納萬境”。王船山說得直切:“靜者靜動,非不動也。”當代學者宗白華老先生從美學角度對動勢作了進一步論述:“美就是勢,是力,虎虎有生氣的節奏。”諸如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黃胄的驢、劉開渠的雕塑……都是從遠古因襲而來。動勢表現源遠流長,貫穿於藝術歷史長河之中,直至永遠。

盆景動勢的歷史淵源

藝術動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在衆多的藝術門類中都有表現。音樂家嵇康“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大書法家張旭見公孫大娘劍器舞,而悟筆法精妙處,以狂草書法爲唐絕之一,人稱“癲張”。無獨有偶,大域家吳道子觀裴將軍舞劍,倍增繪畫之壯氣,當時有“畫聖”之譽。中國建築飛檐翹角,舒展如翼,有四宇飛張之勢。萬里長城連綿於崇山峻嶺之中,似一條不盡的長龍作永恆的飛騰……還可以舉出很多。這都說明動勢表現是諸多藝術共有的藝術特徵,盆景也不例外。#p#分頁標題#e#

動勢在盆景中的表現,雖不及書法繪畫雕塑建築等藝術歷史久遠。但由於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規範和書畫等藝術的影響,從明代開始,就以較高的技藝,藉助畫意製作動勢盆景。明文震亨《長物志•盆玩篇》有這樣的記載:“最古者以天日鬆第一,高不過二尺,其本如臂,其針若簇,結爲馬遠之欹斜詰曲,郭熙之露頂張拳,劉松年之偃壓層疊,盛之昭之拖曳軒翥。”“欹斜詰曲”呈參差錯落傾斜彎曲之狀;“露頂張拳”有向上用力開放之形;“偃壓層疊”爲俯仰有序,富有節奏韻律感;‘拖曳軒翥”乃現牽引託舉之意。以上四形均極富有動感。這一盆天日鬆具有四大畫家的筆意技法,且動勢效果明顯,就是放在今天的展廳裏仍不失爲~盆佳作。在此之前,盆景是否已有動勢表現,由於筆者手頭資料甚少無從考據,不敢妄言。但就從此時計算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了。

清康乾時期,國泰民安,賞玩盆景頗爲時興,文人墨客常以詩文酬唱,對盆景加以品評。如詩人盛楓《古風》詩云:“二春截附枝,屈作回蟠勢。婉蜒蛟龍形,扶疏巖壑意,”從詩中看來,當時頗爲推重彎曲的游龍式造型;說明傳統的游龍式、滾龍式、之字彎、s彎等以曲線造型的盆景由來已久,是最早動勢造型的工藝技法之一。

一代盆景宗師周瘦鵑,開現代盆景之先河,並且對動勢盆景有着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他身體力行進行創作,在擺脫傳統程式化造型束縛的同時,把動勢造型運用到自然式盆最的創作中去,他的盆景作品《放牧圖》、《農村小景》、《鶴舞》、《風梅》等,除了源於生活貼近自然,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時代特點以外,還有極強的動勢效果。與此同時,他根據當時盆景創作實踐進行理論性的總結,撰寫盆景專著,提出了懸崖式、臨水式、斜於式、臥乾式、枝垂式等多種寓動於靜的盆景藝術形式,與傳統的“十全十美”、“雲片式”、“三臺式”、“屏風式”等區別開來,把包括動勢盆景在內的自然式盆景,從傳統形式中分離出來,形成新的藝術風格,這是他對我國盆景藝術的歷史性貢獻。#p#分頁標題#e#

當代盆景受周瘦鵑的影響,爲滿足新時代審美的需要.盆景動勢又有了新的發展,創作了衆多的好作品。在表現形式上除了以曲線、斜線、傾斜、懸垂等形式表現動勢外,還新增了不等邊三角形、象形型、對峙呼應以及風動式、雪壓式、流水式、騰雲式、火焰式、舞蹈式等等新的動勢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一當今,動勢盆景創作的優秀代表賀淦蓀先生,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加以總結、提高、出新,第一個把動勢造型作爲一種藝術形式提出來付諸創作實踐,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同時也涌現出一批作者羣體、優秀作品和觀賞羣體,逐漸形成了獨立的藝術風格,把動勢盆景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yhjq/6197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