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烏頭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手機版

烏頭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2.87W 次
烏頭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藥用信息(一)

藥用價值

在醫療上,附子治大汗亡陽,四肢厥逆,霍亂轉筋,脈微欲絕,腎陽衰弱的腰膝冷痛,陽痿,水腫,脾陽衰弱的泄瀉久痢,脘腹冷痛,形寒畏冷,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溼痹,腳氣等症(中藥志);川烏治中風,拘攣疼痛,半身不遂,風痰積聚,癲癎等症(中藥材手冊)。塊根可作箭毒,李時珍指出:“草烏頭取汁曬爲毒藥,射禽獸,故有射網之稱”;也可作土農藥,消滅農作物的一些病害和蟲害(中國土農藥志)。

烏頭爲散寒止痛要藥,既可祛經絡之寒,又可散臟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金匱要略》烏頭應用的特點
烏頭爲散寒止痛要藥,既可祛經絡之寒,又可散臟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神農本草經》記載有祛逐邪氣的作用,被列爲下品。《名醫別錄》記載“其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抑揚,目痛不可久視。”《藥性論》記載“其味苦辛、大熱、有大毒。”《金匱要略》對烏頭的應用頗有特點,筆者臨證如法應用,收效甚佳,且安然無恙。
適應症:烏頭能散經絡之寒而止痛,適用於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如烏頭湯治歷節病,散臟腑之寒而止痛,適用於寒邪所致心腹疼痛,如第九篇烏頭赤石脂丸治心痛,第十篇赤丸治腹滿痛,大烏頭煎、烏頭桂枝湯治寒疝腹痛。

炮製

烏頭有大毒,內服應制用,禁生用。如赤丸方用炮烏頭,烏頭煎方強調應“熬,去皮”用。炮、熬即焙烤烘乾之意。

今人畏烏頭之毒而不敢用,實則不會用也,長此以往治不好什麼大病。

配伍

烏頭除單獨爲方外,多與它藥配伍使用。有相輔相成配伍者,如烏頭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熱之烏頭爲主藥,逐寒止痛,與大辛大熱之附子、蜀椒、乾薑合用,相輔相成,以加強其溫陽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飲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烏頭與相反藥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強散寒化飲降逆之功。

劑量

因烏頭有大毒,故其用量不宜大。用於丸劑,比常用藥劑量小,如赤丸方中爲二兩,是茯苓、半夏(四兩)量的一半;用於湯劑,以枚數計量,如烏頭湯和大烏頭煎均用五枚。據考證,川烏中等大者,一枚約7g,大者一枚約10g。烏頭湯中五枚按中等大計約35g,首日服三分之一約12g;大烏頭煎用大者五枚約50g,體質強者首日服三分之一約17g。此量比烏頭現代常用量3~10g略大。

烏頭與附子
附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爲下品。陶弘景曰∶烏頭與附子同根。附子八月採,八角者良。
烏頭四月採。春時莖初生有腦頭,如烏鳥之頭,故謂之烏頭。有兩歧共蒂,狀如牛角者,名烏喙。取汁煎爲射罔。天雄似附子,細而長,乃至三、四寸。側子即附子邊角之大者。並是同根,而《本經》附子出犍爲,天雄出少室,烏頭出朗陵,分生三處,當各有所宜也,今則無別矣。[3]
韓保升謂:“正者爲烏頭,兩歧者爲烏喙,細長三、四寸者爲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爲附子,旁連生者爲側子,五物同出而異名,苗高二尺許,葉似石龍芮及艾”。
蘇頌謂:“五者今並出蜀土,都是一種所產,……其畝高三、四尺,莖作四棱,葉如艾,其花紫碧色作穗,其實細小如桑椹狀,黑色,本只種附子一物,至成熟後乃有四物。”
《本草綱目》載:“烏頭有兩種,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謂之川烏頭是也,其產江左山南等處者,乃本經所列烏頭,今人謂之草烏頭是也。”


臨牀應用

惡性腫瘤
湯銘新等報道,用0.8mg/2ml的烏頭注射液,每日1~2次肌肉注射,30天爲1療程,休息15~30天后繼續給藥,治療晚期胃癌不能手術者16例,總有效率爲6 1.54%;治療胃癌姑息術後患者46例,有效率爲80.0%;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22例,有效率爲 54.54%。有效病例表現疼痛緩解,食慾增加,存活期延長。臨牀觀察認爲四川產烏頭製成的注射液療效顯著,它不但能緩解胃癌、肝癌患者的消化道症狀,而且還有明顯的鎮痛效果,且無毒副作用,不成癮,優於化療。
白血病用生川烏配巴豆、雄黃等藥組成“抗白丹”治療10例白血病,所有患者均經臨牀、血象或骨髓象檢查確診,其中急淋2例,急粒6例,急單2例。抗白丹劑量成人每天4~8丸,小兒l~4丸,於清晨5時開水一次送服。連服3~5天,休息1天。一般先從小量開始,逐步加量,以保持大便每天4~5次爲度。結果,單用抗白丹治療的6例中,有效2例,無效4例,抗白丹合併化療的4例中,有效3例,無效1例。
風溼性關節炎(參考倪海廈人紀-本草)
生烏頭一錢,三碗水熬一碗水,濾渣,和兩碗蜂蜜,熬成一碗,並處方(版權問題,保密),每次服一茶匙,神效。


使用禁忌

★ 用量過大
烏頭分川烏、草烏。草烏毒性更大。烏頭因採集時間,炮製、煎煮時間不同,中毒劑量差別很大。川烏爲3~30克,草烏爲3~4.5克,烏頭鹼0.2毫克口服即可中毒。川烏中毒可見口舌及全身發麻、噁心嘔吐、胸悶、痙攣、呼吸困難、血壓下降、體溫不升、心律紊亂、神志不清、昏迷,以至循環、呼吸衰竭而死亡。草烏中毒症狀與川烏基本相同。烏頭類中毒量個體差異很大,有人僅煎服川烏6克,亦有僅服草烏1克即引起中毒。因此應特別注意中毒的早期症狀,及早救治。臨牀使用烏頭也宜以小劑量開始試用。
★煎煮時間太短
烏頭久煎或新近採用的高壓蒸制,能減少毒性。如病情需加大烏頭用量,更宜久煎。煎煮時間過短易致中毒。烏頭切忌生用。
★ 未經炮製
烏頭毒性大,故必須經過炮製纔可內服,內服處方上也應寫明制烏頭或制川烏、制草烏。未經炮製服用,很少量即可引起中毒。
★ 配伍不當
前人認爲烏頭不宜與貝母、白芨、半夏、瓜蔞同用。另外,臨牀有烏頭與麻黃同用引起中毒的報道。
★ 蓄積中毒
長期服用烏頭,可蓄積體內引起中毒,特別是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更易發生此類中毒。如病情需要久服含烏頭的製劑,可用間斷服藥法。服用數日或數週後,間斷1周。另外,每日服藥可採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將每日總量分幾次服用,有利於毒素的排泄。
★ 食物相剋
服用烏頭時,不能食用豆鼓、鼓汁、鹽酸等食物。因爲它們藥性相反,同食影響療效並對身體不利。


烏頭毒性

東漢末年,關羽中毒箭,華佗爲關羽刮骨療毒,其毒即爲烏頭毒。
烏頭屬在全世界有約300種,中國就有160多種,遍佈全國各地,而以西南地區種類最多。烏頭的花很美麗,歐洲的園丁已經培養出了許多觀花的品種,但這樣一種美麗的植物卻像河豚一樣有劇毒。烏頭的有毒成分是二萜類生物鹼,其中毒性最大的是烏頭鹼(aconitine),只要幾毫克就可以讓人喪命,而且,它和河豚毒素一樣,都是神經毒素,吃下去之後會導致全身神經活動(以及肌肉活動)的紊亂,不痛的地方感到痛,痛的地方感到不痛,肌肉也不聽使喚了,心臟也亂跳了,又流口水又拉肚子,最後的死因,不是呼吸中樞麻痹,就是嚴重心律失常。
烏頭中毒可用甘草100g,土茯苓50g,綠豆50g煮水飲用。甘草能抑制烏頭鹼的毒性反應,可作爲烏頭鹼中毒的解毒劑。綠豆和土茯苓有清熱解毒、利尿排毒的作用,可與甘草合用解烏頭毒。如不能配齊三味藥,應先及時使用甘草。嚴重者應及時靜脈注射阿托品,能對抗烏頭鹼中毒後心律失常造成的死亡。另,遠志、防風也可解烏頭之毒。


毒性處理

烏頭鹼能通過消化道或破損皮膚吸收,主要經腎臟及唾液排出。因吸收快,故中毒極爲迅速,可於數分鐘內出現中毒症狀。烏頭鹼主要作用於神經系統,使之先 興奮後抑制,甚至麻痹;感覺神經、橫紋肌、血管運動中樞和呼吸中樞可麻痹。烏頭鹼還可直接作用於心肌,並興奮迷走神經中樞,致使心律失常及心動過緩等。
當藥物被吸收後約半小時即可出現下述症狀:
1.神經系統
四肢麻木,特異性刺痛及蟻行感,麻木從上肢遠端(指尖)開始向近端蔓延,繼後爲口、舌及全身麻木,痛覺減弱或消失,有緊束感。伴有眩暈、眼花、視物模糊。重者躁動不安、肢體發硬、肌肉強直、抽搐,意識不清甚至昏迷。
2.循環系統
由於迷走神經興奮及心肌應激性增加,可有心悸、胸悶、心動過緩、多源性和頻發室性早搏、心房或心室顫動或阿-斯綜合徵等多種心律失常和休克。
3.呼吸系統
呼吸急促、咳嗽、血痰、呼吸困難、紫紺、急性肺水腫,可因呼吸肌痙攣而窒息,甚至發生呼吸衰竭。
4.消化系統
噁心、嘔吐、流涎、腹痛、腹瀉、腸鳴音亢進,少數有裏急後重、血樣便、酷似痢疾。


診斷

⒈病史:有用烏頭鹼類植物病史。
⒉臨牀表現:口服中毒者,首先表現口腔及咽部粘膜刺痛及燒灼感,舌及口腔周圍有麻木感,言語笨拙。
急救處理:
⒈口服或外用含有草烏頭或附子的中藥或藥酒者,應立即停止使用。2.早期應即刻催吐、洗胃和導瀉。洗胃液可用高錳酸鉀及鞣酸溶液。導瀉劑可在洗胃後從胃管中注入硫酸鈉或硫酸鎂。也可用2%鹽水高位結腸灌洗。
⒊大量補液,以促進毒物的排泄。
⒋對心跳緩慢,心律失常者可皮下或肌肉注射阿托品1~2mg,4~6小時可重複注射,重者可用阿托品0.5~1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注。
⒌對症治療經阿托品治療後心律失常仍不能糾正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如利多卡因)。血壓下降者可給予升壓藥。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等均可採取相應措施治療。


化學成分

附子含中烏頭鹼(mesaconitine)、烏頭鹼(aconitine)、次烏頭鹼(hypaconitine)、異烏頭鹼(isoaconitine)、塔拉弟胺(talatisamine)、川烏鹼甲、乙(chuan-wubaseA、B)。草烏含劇毒的雙脂類生物鹼:中烏頭鹼(mesaconitine)、次烏頭鹼(hypaconitine)、烏頭鹼(aconitine)等。

藥理作用
用於治療心腹冷痛、頭風頭痛、寒溼痹痛、跌打傷痛等。
1.烏頭鹼能特意抑制Ca2+膜磷脂受體結合,阻斷Ca2+細胞內流,阻斷神經衝動的傳導,干擾疼痛信號傳遞過程。
2.烏頭鹼直接或間接作用於無隋鞘的和較纖細的神經纖維,阻止了衝動的發生和傳導,對各種神經末梢及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後麻痹,產生強大而持久的鎮痛效果。
3.影響與疼痛有關的中樞內源性神經遞質5-羥基色胺、兒茶酚胺、乙酰膽鹼、內啡肽等致癌物質與相應受體結合。
烏頭注射液具有鎮痛止痛作用,止痛作用與杜冷丁、嗎啡相似,但無成隱性。臨牀應用止痛有效率達100%,其中顯效止痛率達33%以上。臨牀期間未見本品對外周血象,肝功能等有明顯毒副作用。本品能減輕患者噁心、嘔吐、腹脹、吞嚥困難等臨牀症狀,提高患者體質、改善生活質量。


常用配方

中風癱瘓(手中顫動,言語蹇澀)
用草烏頭(炮,去皮)四兩,川烏頭(炮,去皮)二兩,乳香、沒藥各一兩,共研爲末;生烏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個,去頭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乾爲末,加入上述藥末中,以醋、面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此方名“左經丸”。
癱瘓頑負(風節疼痛,下元虛冷,一切風瘡)
用草烏頭、川烏頭、兩頭尖各三錢,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錢,木鱉子五個,共研爲末。再以熟艾揉軟,合在一起用草紙包裹。燒薰痛處。此方名“雷丸”。  


腰腳冷痛

用烏頭三個,去皮臍,研細,醋調貼痛處。
 
久患頭風
用草烏頭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爲末。每服半錢,冷薄荷湯送上。

耳鳴耳癢(耳中如聞流樂聲及風聲,不治成聾)
用新掘得的生烏頭,乘溼削如棗核大,塞耳內。一天換二次,幾天病癒。
 
喉痹口噤
用草烏頭、皂莢,等分爲末,加麝香少許擦牙,並吸入鼻內,牙關自開,又駐京:用草烏尖、石膽,等分爲末,每用一錢,以醋煮皂莢的液汁調稀,掃塗腫上,流涎幾次,其毒即破。
  
脾、寒、厥瘧(先寒後熱,名寒瘧;但寒不熱,面色黑者名厥瘧;寒多熱少,百黃腹痛,脾瘧)
用上等草烏頭削去皮,開水泡幾次,密蓋一段時間,取出切細、焙乾,研爲末,加猛然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棗三枚、蔥三根煎湯送下,吃一點棗子墳往。隔一、兩小時再服藥一次。
 
腹中癥結
用射罔二兩、椒三百粒,共搗爲末,加雞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漸至三丸,病癒爲止。
 
內痔不出
用生草烏頭切片,加醋熬成膏,攤貼患處,次日即可把根拔出。
又方:兩頭尖一兩、巴豆四個,搗爛貼患睡,疔自拔出。

遍身生瘡(陰囊及兩腳最多)
用草烏頭一兩,鹽一兩,化水泡一夜,炒紅,研爲末;另取豬腰子一個,去膜煨熟。竹刀切細、搗爛,加醋、糊調藥末爲丸,如綠豆在。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瘰癧初起(未破,發寒發熱)
用草烏頭頭半兩、木鱉子二個,加米醋磨細,再投入搗爛的蔥頭和蝗蚓糞少許,調勻敷患處,外貼紙條,留通氣孔。


中藥製劑

釋名:烏頭這個名稱一般指的是川烏頭,還有草烏頭,中藥學上一般指的是野生種烏頭和其他多種同屬植物,比如北烏頭(藍烏拉花)、太白烏頭(金牛七)等。
烏頭含有多種生物鹼,次烏頭鹼、新烏頭鹼、烏頭鹼、川烏鹼甲、川烏鹼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藥材性狀

白附片 :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 0.3cm。
黑附片:爲縱切片,上寬下窄,長 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草烏:不規則圓錐形,稍彎曲,頂端常有殘基,中部多向一側膨大,長2-7.5cm,直徑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皺縮,有小瘤狀側根及子根脫離後的痕跡。質堅實,斷面類白色或灰黃色,形成層環紋多角形。氣微,味辛辣、麻舌。


功能主治

烏頭:祛風除溼、溫經止痛的功效,一主治風寒溼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病作痛等,需炮製後方可內服。生烏頭酊外用能刺激皮膚,用作止痛劑。
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溼邪。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溼痹痛。
草烏:祛風除溼,溫經止痛。用於風寒痹痛,關節疼痛,心腹冷痛,麻醉止痛。
烏頭烏頭注射液爲抗腫瘤藥,具有鎮靜止痛作用。用於胃癌、肝癌、直腸癌、食道癌等消化道腫瘤的治療及晚期癌症的止痛。烏頭注射液遠期療效確切,治療中晚期消化道系統腫瘤療效顯著,能明顯延長病人的生存期。


1)鹽附子

將較大的生附子洗淨後,置入大瓦缸中,倒入膽水及鹽水的混合液(叫膽巴滷汁,主要是硫酸鎂),50千克生附子需膽巴20千克,食鹽15千克,加水30千克而成,浸泡5日後,撈出暴曬至外表水乾,又放入缸中浸泡一日,撈出再曬、再泡,如此反覆3次,歷時2~3天。每次浸泡時都應適當添加膽水和鹽水的混合液。使溶液濃度不變並始終保持淹沒附子,每次曬的時間可逐步增加到4~5小時,使其逐漸吸收膽鹽。然後白天曬,晚上浸,歷時5~6天,使附子充分吸鹽,至附子表面現出大量鹽的結晶,內部也充滿鹽霜變爲堅硬時爲止。每50千克生附子,可製成鹽附子60千克。此鹽附子可直接入藥。
2)白附片
選個大、邊角少的鮮附子洗淨後,放入瓦缸中用膽巴水液(每50千克附子,用20千克膽巴,15千克水),浸泡5日後即可。膽附子爲制各種附片的原料。再加膽巴水5千克,泡膽附子的水(老水)5千克,煮膽附子50分鐘左右,煮透.撈放有少量老水的清水中浸泡10小時,縱切成薄片,放清水中浸泡,撈出放竹籠中蒸煮,蒸氣上升半小時,取出曬,有圈角時,放密閉容器中用硫磺薰,取出曬乾。
3)黑附片(黑順片)
用泡製過膽附子的“老水”放入鍋中加熱至沸,倒入肝附子煮約50分鐘,透心爲度,然後撈起倒入有少許“老水”的溶液中浸泡一日撈出,不去皮,縱切成厚約1.5釐米的片子,放入清水中浸漂2日(48小時),把片撈起倒入另一清水缸內,並加入經烤炒成汁的紅糖(每50千克片子用紅糖0.075千克)充分拌勻混合,浸泡至片子成棕色(時間隨當地氣溫而定),再用清水漂至無麻辣味取出再蒸,蒸時火力必須掌握均勻,不能中途停頓,蒸10~12小時,片子出現有油麪、光澤爲度。然後將蒸好的片子放在烤片摺子上,用木炭火烤,注意勤翻,切勿燒焦或起泡,烤上8~9成幹後,再改用日曬至全平即成。
4)熟片(蘇片)
用泡製過膽附子的“老水”放入鍋中加熱至沸,倒入膽附子煮約50分鐘,透心爲度,然後撈起倒入有少許“老水”的溶液中浸泡一日撈出,剝皮去尾,放入清水缸中浸泡10~12小時,取出橫切成2釐米厚的片子,再放進清水中3-4尺(換2~3次水),然後撈出蒸片。蒸時火力必須掌握均勻,不能中途停頓,蒸8-10小時,以片子出現有油麪、光澤力度,將蒸好的片放在烤片摺子上,用木炭火烤,注意勤翻,切勿烤焦或起泡,烤至8~9成幹後,再改用日曬至全乾即成。


參考文獻

《中藥中成藥解毒手冊》:人民軍醫出版社,朱亞峯等;
《急性中毒診斷與急救》:化學工業出版社,張壽林等。
《本草備要》:汪昂編著 公元1694年,清康熙33年
《本草衍義》:寇宗爽編著 公元1116年,宋政和6年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訂
《本草經疏》:明.繆希雍撰,又名《神農本草經疏》
《藥品化義》:明.賈所學撰,清.李延昰補訂
《本經疏證》:清.鄒謝撰 公元1832年
《本草正義》:張山雷編著 公元1920年
《本草新編》:清.陳士鐸著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202965.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