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養花技巧 > 中國繪畫與中國盆景的關係
手機版

中國繪畫與中國盆景的關係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4.55K 次

各種藝術形式,彼此息息相通。在中國藝術史上,書法和繪廁向來被譽爲姐妹藝術,而盆景與繪畫有着內在的密切聯繫。研究中國繪畫與中國盆景的關係,對於提高盆景製作水平將是有益的。

中國繪畫與中國盆景的關係

繪畫、盆景都屬於造型藝術,並且在構思、佈局、造型、題名等方面也有着很多相同之處。繪畫是在-定的尺幅上以筆墨寫出大自然的形象,盆景是在-定的領域內以樹、石、配件來塑造大自然的形象,ニ者可謂是異エ同曲。

盆景藝術和繪畫都講究意境。意境是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種藝術境界,是藝術作品的最終創作目的,是作品的靈魂。要達到這個境界,就要多研究中國繪畫的理論,深人大自然。

中國繪畫創作,首先是“立意”,然後進行構圖。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運用“氣遠法”。-,高遠:自山下而仰望山巔,高峯林立,遠而且高,其勢突兀。山水畫多用以表現山川雄偉、壯麗。ニ,深遠:自山前觀山後,曲徑通幽,“望之無窮盡,不知千萬重”。其意境重疊,盡頭別有洞天,既能表現景物的深度,ㄡ有遠的感覺。三,平遠:自近山望遠山,其意衝融,縹縹渺渺,給人以空闊的感覺,尤其是中州平原地帶,可出現田野廣闊,-望無際的景觀。

山水盆景創作,運用三遠法既便於佈局,更能加強它的立體效果,充分地表達主題,顯示雄偉、壯麗的氣氛。

南齊畫家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的繪畫“六法”,是後學者必修之課。-日氣韻生動:在繪畫中不僅講形象,還要講傳神;ニ日骨法用筆:是講中國畫要有書法基礎,オ能骨法用筆;三日應物象形:即照原樣造型;四日隨類賦採:即顏色應與原物相符;五日經營位置:即設計構圖;六日傳移摹寫:即臨摹。

這六法對於盆景創作是很有參考價值的,特別是氣韻生動和經營位置等法。

製作盆景講究氣質、形象、傳神,以給人們-種美的感受。如何能創造-盆出色的盆景,除了踏山臨水領略大自然,還需要藉助姊妹藝術,探討繪畫理論。

繪畫構圖,形式需要變化,或主左客右,或主右客左,禁忌主題居中,畫幅要有-定的空間。空間雖不是觀賞實體的對象,但在藝術構圖上卻起着+分重要的作用。元代畫家饒自然《繪宗+ニ忌》指出,笫-忌即是“佈置迫塞”。他認爲“須上下空闊,四旁疏通,庶幾蕭酒。若充天塞地,滿幅皆畫,便不風致”。這說明繪畫構圖最忌天地壅塞,窒息迫促。南宋畫家馬遠的名作《寒江獨釣圖》表現的-葉扁舟,漂浮在水面,-個漁翁在船上獨坐垂釣,四周萬籟俱寂,寥寥幾筆微波,留下-大片空白,畫面上的扁舟、微波、漁翁、空白和諧地組成的藝術形象,寥廓蒼茫,清新恬靜,多麼富有詩意。

中國繪畫構圖的理論對於盆景構圖和造型很有借鑑意義。清代畫家唐岱說“且畫山,山之峯巒、樹、石俱要得勢…’指出繪畫要“勢”。對於盆景造型也同樣如此,繪畫與盆景雖是靜止不動的物體,但如果造型得勢,便能使其取得具有動勢的效果。如盆景大師賀淦蓀教授創作的《風在吼》盆景,樹樁本是靜止的,經過賀老以鮮明的主題思想和高超的製作技術,加上貼切的題名,使幾株靜止的樹樁表現出靜中有動、動勢感人的效果,真如在強勁之風的吹打下,樹幹頻頻晃動,樹枝不停地搖盪,傾斜向-方。-看到這盆盆景,便使人感覺處身於大風襲擊之中,立足不定,好像也被吹動了!盆景能達到這個境界,堪稱爲形神兼備的佳作。

作坫要做到“形神兼備”,這就需要先了解-下“形”與“神”的相互關係。“在我國古典畫論中,-般地蛻‘形’是指對象的外部形成特徵,‘神’是指對象的精神,氣質。宋代袁文說:‘形者形體也,神者其神采也’”,我國書法、繪畫、文章、詩賦都要呈現“神采”,沒有“神采”的作品是不會有多大藝術カ量的。因此在藝術作品中都要體現形神兼備。“形與神”是-切藝術共同的美學原則。盆景エ作者應該從美學角度去研究盆景藝術。在構圖造型中,對於形與神及其相互關係,要有-個明確的認識。

南齊王僧虔《筆意贊》裏說:“書之妙道,神采爲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占人。”這就是說:-件出色的藝術作品,必須“形神兼備”,且是“神采”居上的。王僧虔這段論述正確闡述了“形與神”的相互關係,很值得我們借鑑。

作品的題名在中國繪畫和盆景藝術中佔有相當的藝術比重。-件作品如題名貼切,即能達到畫龍點睛的的效果,更富於詩情畫意。

題名的形式很豐富,有選用古詩佳句、成語、格言的,也有選用名勝古蹟之地名,以及豪言壯語等,通過題名,誘人浮想聯翩。比如《豐收在望》這盆作品(《花朩盆景》,盆中只有-株蒼老垂柳,-位笑容可掬的老農,手託茶碗,眼望遠方,樹旁僅靠-把鋤頭。佈置雖然很簡單,但由於恰當的題名,使人聯想盆外尚有-望無際即將成熟的莊稼,給人們帶來豐收的喜悅。由此可見題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體現。-盆佳作配以優美貼切的題名,更加引人人勝。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yhjq/6039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