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百科
手機版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百科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2.01W 次

紫苜蓿,豆科苜蓿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莖直立、叢生或匍匐,呈四棱形,多分枝;托葉較大,卵狀披針形,小葉片呈倒卵狀長圓形;花朵是成族狀的總狀花序;花梗呈尊鍾狀,花冠紫色花;果實螺旋形,熟時呈棕褐色;種子小而平滑,呈黃色或棕色;花期5—7月,果期爲6—8月。因其花開紫色,故取名爲紫苜蓿。

紫苜蓿原產於亞洲西部,主要分佈於中國黃河中下游及西北地區,在西北、華北、東北、華東面積分佈較大,甘孜州中、北部有分佈,偶有小片羣落。紫苜蓿喜歡溫暖和半溼潤到半乾旱的氣候,抗寒性較強;適合種植在排水良好、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沙土或土層深厚的黑土;紫苜蓿繁殖方式主要是種子繁殖。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百科

地區分佈

分佈範圍

歐亞大陸和世界各國廣泛種植爲飼料與牧草。美國、加拿大、意大利、法國、西班牙、俄羅斯南部、中國、阿根廷、智利、南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均有大規模種植。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狀態。中國北方形成商品草產業集羣區,甘肅、內蒙、寧夏、黑龍江、陝西、新疆、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河南和吉林等省區都有大面積種植。

棲息環境

高海拔或高緯度的山地。田邊、路旁、曠野、草原、河岸及溝谷等地。

生長習性

苜蓿爲異花授粉植物,壽命可達20~30年,一般在第2~4年間是生長最旺盛時間,從第5年後生產力就逐漸下降。喜溫暖半乾燥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土壤的pH值爲6~8爲宜,除重粘土、強酸強鹼及低窪內澇地外,從粗沙土到輕粘土皆能生長種植。最適宜生長溫度25℃~28℃,灌溉條件下可耐受40℃高溫。耐寒能力較強,幼苗可耐6℃~8℃低溫,成株-20℃至-30℃可越冬。抗旱能力強,在年降水量300~800mm地區可生長,忌積水。

栽培技術

苜蓿枯敗期較禾木科草晚,一般與禾木科草類混播,可以延長放牧時間並方便製作青儲飼料。

整地

播種前翻地、施足底肥、耙耱平土、鎮壓保墒。一般黏壤土含水量在18%~20%、粉砂壤土在20%~30%時爲最佳適耕期。

播種

播前對種子進行清選和出芽率測定,要求種子的純淨度和發芽率在80%以上。根據土壤、水分、天氣等綜合因素考慮確定播種時期,雨季來臨之前播種,能有80~100天的幼苗生長髮育時間最好。苜蓿種子硬實率高,對種子進行處理可提高發芽率,根瘤菌接種及早形成固氮能力。採用條播、撒播的方法,土壤水分條件較好時淺播。播種後要耙耱、鎮壓保墒,以利種子萌發。

田間管理

包括除草追肥、病蟲害防治、越冬防寒,每年刈割2~3次,留茬高度4~5cm爲宜。苜蓿在現蕾至初花期刈割可獲單位面積內最高營養物質,最後一次刈割應在霜降前3~4周進行。在臨近刈割時不宜灌溉,刈割後再生草不到10cm時不宜灌溉。苜蓿生長第三、四年收取種子,以一年之中的頭槎籽產量最高。雜草是影響紫花苜蓿產量的一個主要因素,在播種後至幼苗期及每年反青後,均可採用用化學制劑和人工拔除的方法來除草。使用化學制劑除草時,應在紫花苜蓿出苗後15~20天內進行,並且注意在刈割前15天內不得使用化學除草劑。

病蟲害防治

病害包括莖葉病害(褐斑病、莖點黴葉斑與黑莖病、尾孢葉斑病、鏽病、白粉病、炭疽病、菌核病、細菌性莖疫病、匍柄黴葉斑病、小光殼葉斑病、殼針孢葉斑病、柱格孢葉斑病、殼多孢葉斑與根腐病、霜黴病、黃斑病、病毒病)、根部病害、苗期病害(鐮孢萎蔫和根腐病、腐黴根腐病、疫黴根腐病、絲核菌根腐病)和系統性病害(黃萎病、細菌性凋萎病、菟絲子害)。目前中國有報道的苜蓿害蟲共計297種,隸屬於8個目48個科,不同種植區害蟲種類有所差異。主要害蟲有芫菁類、蚜蟲類、薊馬類牛角花齒薊馬、象甲類、盲蝽類、草地螟等。

苜蓿病蟲害以“預防爲主、綜合防治”。化學防治在牧草病害可持續管理中處於次要與輔助地位,在人工草地上大面積使用殺菌劑一方面不甚經濟,另一方面容易造成生態環境污染,通過食物鏈最終影響畜產品質量與人類健康。美國等國家的法律明確規定禁止在放牧與收草的草地上施用農藥。播種前種子處理是殺菌劑在牧草病害管理中最主要應用方式;其次是種植抗病品種;利用非豆科作物進行輪作倒茬;在霜凍來臨前提前5~6周停止收割或過度放牧;控制害蟲和雜草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苜蓿病害。同時加強苜蓿害蟲基礎生物生態學、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研究,建立綠色防控綜合技術體系等。

主要價值

飼用價值

苜蓿飼用產品主要有苜蓿青貯、苜蓿脫水草捆、苜蓿風乾草捆、苜蓿草顆粒等。其飼用適口性好,是奶牛等草食動物的優質飼草資源,被稱爲“優質牛奶生產的第一車間”。苜蓿蛋白質含量18%~24%,富含氨基酸、維生素,異黃酮、大豆黃酮等營養成分,可以爲畜禽類及食草性動物提供生長所需要的各類營養元素。其中胡蘿蔔素94.60mg/kg、葉酸4.36mg/kg、生物素0.54mg/kg、粗纖維25%、鈣1.5%~1.9%,且不含植酸磷,生物利用率高,可顯著提高奶牛的產奶性能且改善乳品質。幹苜蓿消化率能夠達到70%,在牛、羊等反芻類動物的瘤胃中苜蓿具有較高的降解率,通過提高瘤胃發酵、降解的性能來改善瘤胃內的環境,促進其健康生長。飼用用途已經由奶牛擴大到肉牛羊、雞、豬、兔等。

食用價值

苜蓿在中國古代史料記載較多。“多用飼牛馬,嫩時人可食。”唐代韓鄂《四時纂要》記載“(十二月)燒苜蓿,苜蓿之地,此月燒之,訖,二年一度,耕壟外,根斬,覆土掩之,即不衰。凡苜蓿,春食,作乾菜,至益人。紫花時,大益馬。”明朝朱橚《救荒本草》記載“苜蓿出陝西,今處處有之。苗高尺餘。細莖。分叉而生。葉似錦雞兒花葉,微長;又似豌豆葉,頗小,每三葉攢生一處。稍間開紫花。結彎角兒,中有子,如黍米大,腰子樣。味苦,性平,無毒;一雲微甘,淡;一雲性涼。根寒。救飢,苗葉嫩時,採取煠食。江南人不甚食,多食利大小腸。”明朝陳懋仁《庶物異名疏》記載“韻學一名可爲菜,苜蓿胡中菜,張賽得之西戎,仁過臨濟間,見其花紫而長,初枝可作羹和麪。”歷史災荒年代,苜蓿常用於食用與救荒。中國關中地區有道菜,名爲苜蓿嫩芽炒肉;日本有苜蓿抹茶食品等。

藥用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苜蓿[氣味]苦,平,澀,無毒。令人下利。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間邪熱氣,通小腸諸惡熱毒。其根[氣味]寒,無毒,有利尿通便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煩滿、目黃赤、小便黃、酒疤等。

生態價值

苜蓿根系發達,入土深,是理想的水土保持植物,有較強的固氮能力,可以提高土壤肥。其再生性強、適應性廣、具有耐鹽鹼、抗寒、耐旱等特點,適合在乾旱地區種植。現代研究證明,其根系多且深並具有大量的根瘤菌,具有良好的固氮能力。一公頃苜蓿每年可以固定約200公斤來自空氣中的氮。同時其根系分泌的有機酸可提高土壤肥沃程度,改善土壤的結構,在緊固土壤、阻擋風沙、防止水土流失上作用顯著。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355378.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