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花語系列 > 花與生活 > 農業窘境:農用耕地減少,複種指數下降,破解方法和出路
手機版

農業窘境:農用耕地減少,複種指數下降,破解方法和出路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2.83W 次
  中國農業大趨勢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看到的也只是表象,比如陝西關中地區大量的耕地種植了蘋果、花椒和各種果樹,花椒滿足了調味品市場的需求水果也可以果腹,可以減少人們對於糧食的需求量,可算不得非糧食作物的,你贊同我的觀點嗎?
  
農業窘境:農用耕地減少,複種指數下降,破解方法和出路
  農用耕地除了重大項目徵用,這是不得已而爲之,也是爲了國家整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任何人都應該無條件服從。很多人總以爲大量的高鐵、高速公路佔用了農產品賴以生存的土地,很顯然屬於鼠目寸光,只有有了高度發達的交通,縮短了商品流通時間,農產品才能在第一時間運送出去,也能將農村所需要的農業投入品和生活必需品送到千家萬戶,從總體上來講,利大於弊,你贊同我的觀點嗎?
  
  城鎮化、都市化進程,不可避免佔用了城市周邊地區的耕地,但也同時爲農村富餘勞動力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改變自身環境的機會,讓每一個想改變自己的人提供實現夢想的機會,這也是大勢所趨,任何人無法改變。這是思維、觀念的大碰撞,一家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誰又能說錯了呢?相對於糧食生產,工業品市場纔是提高每個家庭生活水平的支撐,城市人口自然增多,人均生活空間提升,這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切莫杞人憂天。
  
  人口合理流動,農村人均可耕地自然增多,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很多人看不到。從這麼多年的時實際情況來看,因爲婚嫁、改善生存條件、爲子女未來和創造更多的賺錢機會,賺到錢的農村人開始向大中型城市轉移,易地扶貧搬遷,促使貧困人口向小城市和小城鎮遷移,不管耕地使用權是誰的,他們已經逐步將自己的承包地轉讓給親友和村集體,雖然利用率不高,但是這部分耕地會逐步得到有效利用,這是毋容置疑的,也需要時間來消化這部分耕地,農民只要願意選擇種植業和養殖業,可利用土地還是很多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山區、丘陵地帶的耕地將會逐步集中在新農人的手裏,集約化、規模化利用,產值就會得到大的提高,這也是可以預見的。
  
  在陝西省商洛市,絕大多數高寒山區的人口已經開始或者已經離開了本地,半高山也開始了有序流動,可以預見,在未來20年這個一代人的時間裏,大山深處最多隻會留下不到5%的時人口,機械化程度不高的地區,人口數量將會下降60%以上,農村人口主要集中在現有的集鎮和中心村,高山、深溝地域基本上沒有人生活在哪裏。在那裏,最終留下的人將會是生態農業的規模化經營的種植業和畜牧業,這裏的農民纔是最有可能成爲富翁的存在,因爲他們有資源,其他人沒有辦法佔有這些資源,也沒有能力管理資源並獲取最大的價值。
  
  那麼,爲什麼會出現複種指數下降的問題?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實踐證明,這個世界上也只有農民最偉大,他們纔是這個世界真正的主人。幾千年以來,農民把土地當做無價之寶,可以散盡錢財而購置大量的土地,可以讓糧食發黴也不願意出售,可以忍受肩挑背馱而選擇高海拔地區和深溝裏面生活。人們經歷了糧食賣不出去,糧食價格長期低價位,種地不如短期打工等,農民也不再屯糧,也不想生產更多的糧食,所以,人們不再一年種植兩季農作物,而選擇種植一季農作物,因爲一季農作物投入少,產量高,勞動力成本也降低,和兩季差不了多少,還能培肥地力,這就是“藏糧於地”和“藏糧於技”的具體應用,也怪不了農民。
  
  原來一個縣十幾個糧站,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小麥、玉米、大豆等農產品出售,到現在幾乎沒有一粒糧食外銷到大中城市,還要購買大量的大米、麪粉和各類農業加工品,可實際上每年生產了大量的松子、核桃、板栗、食用菌、中藥材,全部運到全國各地,這本來就是一種最原始的物物交換的最新版,各求所需,都實現了效益最大化,從這方面來看,現有的模式並沒有錯。
  
  有的人可能擔心,中國的糧食安全,大部分依靠國際市場的風險性,其實大可不必。中國進口的糧食主要是大豆和玉米,都是養殖業和加工業用途,根本影響不到國計民生,中國糧食自給率還保持在85%以上。如果想擺脫進口,只有降低食用油攝入量、降低對畜禽產品的依賴,從目前情況來看是不可能的,除非輿論導向發生改變。如果真的國際市場價格上漲,中國恢復糧食生產能力只需要3~6個月,春季有馬鈴薯,秋季有紅薯,冬季有水果,夏季有野果……況且,國家有大米等儲備糧,保證6個月糧食供應沒有問題。糧食漲價了,農民工自然返回農村,不需要任何人做工作。你說呢?
  
  農產品多樣化、農產品區域化佈局、規模經營和提高農業效益,仍然是未來一段時間最重要的命題,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就會將農業問題基本解決,只要不危害身體健康、造福後代和破壞生態平衡就好。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huayu/huayushenghuo/8801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