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花語系列 > 花與生活 > 提高農業耕地質量、農民受益水平,草地農業未嘗不可
手機版

提高農業耕地質量、農民受益水平,草地農業未嘗不可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2.54W 次
  自從現代常規農業加速發展以來,不少人發現這種農業生產方式存在很多嚴重弊端,例如大量化肥的投入。大量化肥的使用雖然能夠在短期提高農產量,但長此以往則會造成土地板結以及土壤中有機質的消耗,也就直接造成了土壤肥力的下降,甚至造成土地污染。因此在發展的同時,探索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的替代型農業發展新模式成了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提高農業耕地質量、農民受益水平,草地農業未嘗不可
  這些新模式包括我們熟知的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等,都具備了保護生態環境,科學利用資源,可持續經營的特點,也成爲了新式農業模式的發展方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草地農業"模式。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向大家說明,這種替代型農業新模式給大家帶來的借鑑經驗。
  
  什麼是草地農業
  
  追溯"草地農業"的歷史可以進行到百年前的歐洲,這時的農業種植條件較爲落後,農作物的產量也不高,人們認識到豐富農業種植結構的重要性,所以將牧草與牲畜相結合的模式充分運用到農業生產中,"草地農業"由此誕生。
  
  這種模式可以在生產優質牧草的同時,還能改善土壤肥力,降低養殖牲畜的飼料成本,推動農作物與部分果木實現高產,形成一條環環相扣,層層相連的良性循環鏈。因爲這種模式的高效益,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都進行了推廣和運用,成效顯著。我國採用常規農業模式已經超過了三十年,過分重視農產,過度依賴農藥的格局已經基本定型,這就造成了我國對"草地農業"模式無人問津。但人們對動物相關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又面臨着天然草場的過度放牧、草原退化等不利現象,採取適度的"草地農業"是非常有必要的。
  
  草地農業最好的踐行者
  
  在這方面,澳大利亞的"草地農業"最具代表性,我們也圍繞澳大利亞"草地農業"爲大家剖析這種農業模式的可行性。現在說一說其發展背景。澳大利亞發展"草地農業"的條件十分優厚。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典型地廣人稀的國家,人均土地面積多,天然草地面積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六十,內陸氣候乾旱,地下水豐富等這都爲發展農牧業提供有利條件。但澳大利亞最初並沒有發展"草地農業"。相反,人類無限制開發和對草地的破壞加重了農牧業的危機。這時澳大利亞才重新認識到了"草地農業"的重要性。
  
  澳大利亞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就已經開始重新審視"草地農業"的發展模式。經過不斷的積累與探索,澳大利亞開發了一套適用本國的"草地農業"模式,包括天然草地保改模式、人工草地植建模式和田地輪作模式。
  
  每一套模式的運行都有法制規範的保駕護航,例如1934年頒佈的《草地保護法》保障天然草地保改模式的運行,對牧場主租用、改良草地牧地提供限制和幫助,甚至無償投資扶持天然草地的發展。牧場主在租用這些草原牧地的過程中必須遵守相關規定,一旦發生退化等問題,土地將被立刻收回,這就嚴格限制了牧場主,迫使其自覺合理利用草地和牧地。
  
  同時,在牧場主改良草地的同時給予福利貸款的幫助,甚至無償投資幫助牧場主建設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鼓勵了牧場主對牧區進行改良,加上自噴噴灌技術的推廣使用,天然草地的問題逐步得到了徹底的優化解決。
  
  在人工草地植建模式方面,澳大利亞經過對各地氣候條件以及畜產品需要進行篩選,在沿海地區進行大規模的人工草地種植建設。人爲開發草地,可以加大畜牧的集約化,又能起到保護生態的作用。
  
  現在其規模已經達到了三千萬公頃,又引進了優質的牧草種植,使澳大利亞的牧草資源超過了大多數國家。而且人工草地的植建離不開對適合當地生長的優質牧草的研發,比如1939年澳大利亞一所大學的農學院培育出產量較高的筒狀苜蓿,這種新品種不帶毛刺,杜絕了羊毛污染,也提高了羊毛品質。科學的草地利用以及優質品種的研發使得澳大利亞的人均草地面積成爲世界之最。
  
  在田草輪作模式方面,上世紀三十年代,澳大利亞在"草地農業"起步的同時,也開始推廣以畜產品需求爲前提的田草輪作模式。如今在澳大利亞已經全部普及。牧草與田地進行輪作,先種一年牧草再改種一季或兩季作物,這就避免了作物種植週期交替造成的光熱資源的浪費,同時也發揮了牧草的土地保肥功能,提高了利用效率。
  
  澳大利亞大多種植新研發的豆科牧草——苜蓿,這種牧草生長快且產量高,具備在改種作物之後仍然可以高產草地的功能,新品種的運用可以靈活實現田草輪作模式,對提高抵抗潛在風險和針對性的普及也有積極作用。
  
  師夷長技
  
  最後,我們來說一說給我國"草地農業"帶來的借鑑意義。在我國的甘肅、廣東、四川等地都進行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草地農業"實踐並取得了矚目的成效。對苜蓿等優質牧草的種植還在大力向各農村推廣,並派許多專家進行實地指導。農民們可以趁着這股"東風"引進新品種種植,解決農業技術運用困難,爲我國生態環境的優化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除此之外,農戶們還可以利用冬閒田進行田草的輪作,比如廣東農戶們在冬閒期種植黑麥草,再用產出的鮮草喂牲畜和魚,達到每二十公斤增重一公斤兔子、鵝等牲畜的效果。由此不僅可以增加產量,還能達到生產與生態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協調的目標,這是實現我國替代型農業模式的一個巨大的進步。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huayu/huayushenghuo/8729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