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薄荷的文化背景
手機版

薄荷的文化背景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5.48K 次
薄荷的文化背景
植物文化
冥王哈迪斯(Hades)愛上了美麗的精靈曼茜(Menthe),引起了冥王的妻子佩瑟芬妮(Persephone)的嫉妒。爲了使冥王忘記曼茜,佩瑟芬妮將她變成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長在路邊任人踩踏。可是內心堅強善良的曼茜變成小草後,她身上卻擁有了一股令人舒服的清涼迷人的芬芳,越是被摧折踩踏就越濃烈。
雖然變成了小草,她卻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人們把這種草叫薄荷 (Mentha)。
薄荷是一種充滿希望的植物,人生難免有許多錯過的人或者事物,能再次相遇、相親和相愛的機會幾乎沒有,但越是沒有就越是想念,薄荷雖然是一種平淡的花,但它的味道沁人心脾,清爽從每一個毛孔滲進肌膚,身體裏每一個細胞都通透了,那是一種很幸福的感覺,會讓那些曾經失去過的人得到一絲安慰,所以薄荷的花語是“願與你再次相逢”和“再愛我一次”。
此外,它還有一種花語是“有德之人”。

歷史文化
羅馬人與希臘人都很喜歡薄荷的味道。在節慶時,他們還會把薄荷紡織成花環佩帶在身上。埃及人則有把一包包薄荷與大茴香、小茴香充當賦稅的做法。美洲印地安人會用薄荷來治療肺炎。薄荷有極強的殺菌抗菌作用,常喝它能預防病毒性感冒、口腔疾病,使口氣清新。用薄荷茶汁漱口,可以預防口臭。用薄荷茶霧蒸麪,還有縮細毛孔的作用。拿泡過茶的葉片敷在眼睛上會感覺到清涼,能解除眼睛疲勞。據說薄荷也有“眼睛草”的別稱,可用於治療眼疾。

名稱由來
薄荷品種超逾500個,當中最爲人所知的有黑胡椒薄荷和綠薄荷,其餘的還有蘋果薄荷、橘子薄荷、香水薄荷等,大多是以它獨有的香氣而命名。

文獻論述
1、《綱目》: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消風散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小兒驚熱,及瘰癧、瘡疥爲要藥。
2、《本草經疏》:薄荷,辛多於苦而無毒。辛合肺,肺合皮毛,苦合心而從火化,主血脈,主熱,皆陽髒也。賊風傷寒,其邪在表,故發汗則解。風藥性升,又兼辛溫,故能散邪辟惡。辛香通竅,故治腹脹滿、霍亂。《食療》引爲能去心家熱,故爲小兒驚風、風熱家引經要藥。辛香走散,以通關節,故逐賊風、發汗者,風從汗解也。本非脾胃家藥,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難主下氣;勞乏屬虛,非散可解,三療俱非,明者當子別之。又:病人新瘥勿服,以其發汗虛表氣也。咳嗽若因肺虛寒客之而無熱症者勿服,以其當補而愈。陰虛人發熱勿服,以出汗則愈竭其津液也。腳氣類傷寒勿服,以其病主下而屬脾故也。血虛頭痛,非同諸補血藥不可用。小兒身熱由於傷食者不可用,小兒身熱因於疳積者不可用。小兒痘瘡診得氣虛者,雖身熱初起,亦不可用。
3、《藥品化義》:薄荷,味辛能散,性涼而清,通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熱之風邪。取其性銳而輕清,善行頭面,用治失音,療口齒,清咽喉。同川芎達巔頂,以導壅滯之熱。取其氣香而利竅,善走肌表,用消浮腫,散肌熱,除背痛,引表藥入營衛以疏結滯之氣。
4、《本草新編》:薄荷,不特善解風邪?尤善解憂鬱,用香附以解鬱,不若用薄荷解鬱之更神。薄荷入肝膽之經,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較柴胡更爲輕清。
5、《本草求真》:薄荷,氣味辛涼,功專入肝與肺。故書載辛能發散,而於頭痛、頭風、發熱惡寒則宜,辛能通氣,而於心腹惡氣、痰結則治:涼能清熱,而於咽喉、口齒、眼、耳、癮疹、瘡疥、驚熱,骨蒸、衄血則妙。是以古方逍遙,用此以爲開鬱散氣之具;小兒驚癇,用此以爲宣風向導之能;腸風血痢,用此以爲疏氣清利之法,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過二、三分爲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6、《本經續疏》:吐下則脹滿應減,下氣則宿食應行,即不減不行,亦宜以寬中理氣消導順降爲治,何取於薄荷?不知薄荷之涼,大有似乎豆蔻輩,原能寬中理氣,消導顧降者也。特其芳烈外發,不似豆蔻輩內藏,所以重在散發,而治內不專耳。設使惡氣宿食既已內擾,仍復託根於表,則非薄荷之內解其結,外劇其根,何以使表裏盡除耶。
7、《醫學衷中參西錄》:薄荷味辛,氣清鬱香竄,性平。其力能內透筋骨,外達肌表,宣通臟腑,貫串經絡,服之能透發涼汗,爲溫病宜汗解者之要藥。若少用之,亦善調和內傷,治肝氣膽火鬱結作痛,或肝風內動,忽然癇痙瘈瘲,頭疼、目疼,鼻淵、鼻塞,出疼、咽喉腫疼,肢體拘攣作疼,一切風火鬱熱之疾,皆能治之。痢疾初起挾有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腸中之熱,則其痢易愈。又善消毒菌,逐除惡氣,一切霍亂痧證,亦爲要藥。爲其味辛而涼,又善表癮疹,愈皮膚瘙癢,爲兒科常用之品。溫病發汗用薄荷,猶傷寒發汗用麻黃也,按薄荷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藥。《本經》、《別錄》皆未載之,至唐時始列於藥品,是以《傷寒論》諸方未有用薄荷者。然細審《傷寒論》之方,確有方中當用薄荷,因當時猶未列入藥品,即當用薄荷之方,不得不轉用他藥者。試取《傷寒》之方論之,如麻杏甘石湯中之麻黃,宜用薄荷代之。蓋麻杏甘石湯,原治汗出而喘無大熱,既雲無大熱,其仍有熱可知,有熱而猶用麻黃者,取其瀉肺定喘也;然麻黃能瀉肺定喘,薄荷亦能瀉肺定喘(薄荷之辛能抑肺氣之盛,又善搜肺風),用麻黃以熱治熱,何如用薄荷以涼治熱乎?又如凡有葛根諸湯中之葛根,亦可以薄荷代之;蓋葛根原所以發表陽明在經之熱,葛根之涼不如薄荷,而其發表之力又遠不如薄荷,則用葛根又何如薄荷乎?斯非背古訓也,古人當藥物未備之時,所制之方原有不能盡善盡美之處,無他,時勢限之也。
8、《本草正義》:孫星衍輯刻《本草經》,徑謂薄荷蘇類,確乎可信。《唐本草》謂爲辛溫,亦以蘇類例之。然冷冽之氣能散風熱,決非溫藥,故潔古直謂之辛涼。其主治則《唐本》謂賊風傷寒、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又皆與紫蘇大略相近,惟辛而涼降,微與溫散者不同耳。
9、《藥性論》:去憤氣,發毒汗,破血止痢,通利關節。  
10、《千金·食治》:卻腎氣,令人口氣香潔。主辟邪毒,除勞弊。  
11、孫思邀:煎湯洗漆瘡。  
12、《唐本草》:主賊風,發汗。(治)惡氣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  
13、《食療本草》:杵汁服,去心臟風熱。  
14、《食性本草》:能引諸藥入營衛。療陰陽毒、傷寒頭痛。  
15、《日華子本草》:治中風失音,吐痰。除賊風。療心腹脹。下氣、消宿食及頭風等。  
16、《本草圖經》:治傷風、頭腦風,通關格,小兒風涎。  
17、《本草衍義》:小兒驚風,壯熱,須此引藥;治骨蒸勞熱,用其汁與衆藥爲膏。  
18、李杲:主清利頭目。  
19、王好古:能搜肝氣。又主肺盛有餘,肩背痛及風寒汗出。  
20、《滇南本草》:治一切傷寒頭疼,霍亂吐瀉,癰、疽、疥、癲諸瘡。又:野薄荷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眩暈、發熱,  去風痰,治傷風咳嗽、腦漏鼻流臭涕,退虛癆發熱。  
21、《綱目》:利咽喉、口齒諸病。治瘰癧,瘡疥,風瘙癮疹。
22、《本草述》:治中風,癲癇,傷燥熱鬱。  
23、《醫林纂要》:愈牙痛,已熱嗽,解鬱暑,止煩渴,止血痢,通小便。  
24、《本草再新》:消目翳。  
25、《本草新編》:薄荷,味辛、苦,氣溫,浮而升,陽也。無毒。入肺與包絡二經,又能入肝、膽。下氣冷脹滿,解風邪鬱結,善引藥入營衛,又能退熱,但散邪而耗氣,與柴胡同有解紛之妙。然世人只知用柴胡,不知薄荷者,以其入糕餅之中,輕其非藥中所需也。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17224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