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植物生理學名詞解釋(1-2)
手機版

植物生理學名詞解釋(1-2)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2.48W 次

植物生理學名詞解釋(1-2)

植物生理學名詞解釋1

01. 根壓——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動使液流從根部上升的壓力。

02. 蒸騰作用——水分通過植物體表面(如葉片等),以氣體狀態從體內散失到體外的現象。

03. 水分臨界期——指在植物生長髮育過程中對缺水最爲敏感,最易受害的階段

04. 內聚力學說——以水分具有較大的內聚力保證由葉至根水柱不斷來解釋水分上升原因的學說。

05. 礦質營養——植物對礦物質的吸收、轉運和同化,通稱爲礦質營養。

06.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營養生理上表現爲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時則植物生育發生障礙,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時植物表現出專一的、可以預防和恢復的症狀的一類元素 。

07. 單鹽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種金屬離子對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現象。

08. 離子對抗——在發生單鹽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屬離子來減弱或消除單鹽毒害的作用叫離子對抗。

09. 平衡溶液——對植物生長有良好作用而無毒害作用的溶液

10. 還原氨基化——還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應氨基酸的過程。

11. 胞飲作用——物質吸附在質膜上,然後通過膜的內折而轉移到細胞內的攫取物質及液體的過程。

12. 通道蛋白 ——在細胞質膜上構成圓形孔道的內在蛋白。

13. 植物營養臨界期 ——植物在生命週期中,對養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時期。

14. C3途徑——以RUBP爲CO2受體,CO2固定後的最初產物爲PGA的光合途徑爲C3途徑。

15. 交換吸附——根部細胞在吸收離子的過程中,同時進行着離子的吸附與解吸附的過程,總有一部分離子被其它離子所置換,所以細胞吸附離子具有交換性質

16. C4途徑——以PEP爲CO2受體,CO2固定後最的初產物是四碳雙羧酸的光合途徑爲C4途徑。

17. 光系統——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線色素、電子供體和電子受體組成的蛋白色素複合體 。

18. 反應中心——由中心色素、原初電子供體及原初電子受體組成的具有電荷分離功能的色素蛋白複合體結構。

19. 熒光現象——葉綠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綠色,在反射光下呈紅色的現象。

20. 磷光現象——當去掉光源後,葉綠素溶液和能繼續輻射出極微弱的紅光,它是由三線態回到基態時所產生的光。這種發光現象稱爲磷光現象。

21. 愛默生效應——如果在長波紅光(大於685nm)照射時,再加上波長較短的紅光(650nm),則量子產額大增,比分別單獨用兩種波長的光照射時的總和還要高。

22. 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O2和水,製造有機物質並釋放O2並積蓄能量的過程。

23. 聚光色素——沒有光化學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並將之傳到反應中心色素的色素。

24. 光合磷酸化——葉綠體在光下把無機磷和ADP轉化爲ATP形成高能磷酸鍵的過程 。

25. 光補償點——光合過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過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時的光照強度。

26. 光飽和點——增加光照強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時的光照強度。

27. 呼吸作用——生活細胞內某些有機物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進行徹底或不徹底的氧化分解,並釋放能量過程。

28. 呼吸鏈——呼吸代謝中間產物的電子和質子,沿着一系列有順序的電子傳遞體組成的電子傳遞途徑,傳遞到分子氧的總過程。

29. 三羧酸循環——丙酮酸在有氧的條件下,通過一個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環而逐步氧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CO2爲止的過程 。

30. 巴斯德效應——氧可以降低糖類的分解代謝和減少糖酵解產物的積累的現象叫巴斯德效應 。

31. P/O——一對電子通過電子傳遞鏈每消耗1個氧原子與所用去的磷酸的比值 。

32. 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過程中伴隨着ATP的合成,即氧化作與磷酸化作用同時進行的過程。

33. 植物生長物質——是指一些調節植物的生長髮育的物質,它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

34. 植物生長調節劑——指具有一些激素活性人工合成的物質。

35. 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指在植物體內合成的、能調節植物生長髮育的非激素類的生理活性物質。

36. 激素受體——能與激素特異地結合,並引起特殊生理效應的蛋白質類物質 。

37. 生長素結合蛋白——機位於質膜上的生長素受體,可使質子泵將膜內質子泵膜外,引起質膜的超級化,胞壁鬆弛。也有位於胞基質和核質中,促進mRNA的合成。

38. 植物激素—— 一些在植物體內合成,並從產生之處運到別處,對生長髮育產生顯著作用的微量有機物 。

39. 自由生長素——易於從各種溶劑中提取的生長素。

40. 束縛生長素——指沒有活性,需要通過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從束縛物質釋放出來的生長素。

41. 乙烯的“三重反應”——指乙烯使黃花豌豆幼苗變矮,變粗和橫向生長。

42. 生長抑制劑——抑制植物頂端分生組織生長、破壞頂端優勢的生長調節劑。

43. 生長延緩劑——抑制植物亞頂端分生組織生長、抑制節間伸長的生長調節劑。

44. 植物生長——是指植物體積和重量(乾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細胞分裂、細胞伸長以及原生質體、細胞壁的增長而引起。

45.再分化——指離體培養中形成的處於脫分化狀態的細胞團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種或幾種類型的細胞、組織、器官、甚至最終再形成完整植株的過程。

46. 植物細胞全能性——植物體的每一個細胞攜帶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組,並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潛在能力。

47. 植物組織培養——指在無無菌條件下,將外植體接種到人工配製的培養基中培育離體植物組織、器官或細胞,以及培育成植株的技術。

48. 生長溫週期現象——植物對晝夜溫度週期性變化的反應。

49.生長的相關性——植物各部分間在生長上相互依賴有相互制約的現象。

50. 頂端優勢——植物頂端在生長上佔有優勢並抑制側枝或側根生長的現象。

51.光形態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長、發育和分化的過程。

52.光敏色素——在植物體內存在着一種吸收紅光和遠紅光並且可以互相轉化的光受體蛋白,具有紅光吸收型(Pr)和遠紅光吸收型(Pfr)兩種形式,其中Pfr型具有生理活性,參與光形態建成、調節植物生長髮育。

53.光受體——是指植物體中存在的一些微量色素,能夠感受到外界的光信號,並把光信號放大使植物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影響植物的光形態建成。

54. 向性運動——是由光、重力等外界因素刺激而產生決定運動方向的,生長引起的不可逆高等植物運動。

55. 感性運動——是由外界刺激或內部時間機制而引起的、但不能決定運動方向的高等植物運動。

56. 生理鍾——又稱生物鐘,指植物內生節奏調節的近似24小時的週期性變化節律。

57. 春化作用——用低溫促使植物開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58. 光周期現象——植物對白天和黑夜的相對長度的反應。

59. 雙重日長植物——花誘導和花形成兩個過程很明顯地分開,要求不同日常的植物。

60. 識別反應——花粉落在雌蕊柱頭上能否正常萌發並導致受精,決定於雙方的親和性,即它們之間的“認可”和“拒絕”稱爲識別反應。

61. 蒙導花粉——親和的花粉可使柱頭不能識別不親和的花粉,被稱爲蒙導花粉。

62. 單性結實——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經受精,子房仍然能繼續發育成爲沒有種子的果實,稱爲單性結實。

63. 休眠——種子在合適的萌發條件下仍不萌發的現象

64. 驟躍變型結實——指在成熟期出現呼吸躍變現象的果實。

65. 非驟變型果實——指在成熟期不出現呼吸躍變現象的果實

66. 後熟——種子在休眠期內發生的生理、生化過程。

67. 層積處理——對一些薔薇科和鬆柏科植物的種子,用溼砂將種子分層堆積在低溫處1至3個月,經後熟才萌發的催芽技術。

68. 衰老——衰老是植物生命週期的最後階段,是成熟的細胞,組織,器官和整個植株自然地終止生命活動的一系列機能衰敗過程。

69. 脫落——脫落是指有機體發育過程中,在結構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現進行性的衰退變化,其特點是有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逐漸減弱,但不立即死亡

70. 逆境——又稱脅迫,指對植物生存和生長不利的各種環境因素的總稱。

71. 抗逆性——植物對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簡稱爲抗性。抗性是植物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性反應,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

72. 交叉抗性——植物經歷了某種逆境後,能提高對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這種對不同逆境間相互適應作用,稱爲交互適應。

73.滲透調節——植物細胞通過主動增加溶質降低滲透勢,增強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維持正常細胞膨壓的作用。

74.凍害——溫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體內發生冰凍,因而受傷甚至死亡的現象。

75.冷害——零度以上低溫,雖無結冰現象,但能引起喜植物的生理障礙,使植物受傷甚至死亡的現象。

76.逆境蛋白——由逆境因素和紫外線等誘導植物體內形成新蛋白質(酶)。

77.大氣乾旱——空氣極度乾燥,相對溼度極低,根系吸水趕不上蒸騰失水,因而發生水分虧缺現象。

78. 鈣調素——一種耐熱的球蛋白

79. 臨界暗期——引起短日照植物或長日照植物成花反應的最低或最高暗期極限稱爲臨界暗期。

80. 短日植物——每日在短於一定臨界日長的日照下才開花的植物。

81. 襯質勢——是細胞膠體物質親水性和毛細管對自由水束縛而引起水勢降低的值(以負值表示)。

82. 代謝源——指葉子,它製造出光合產物並輸送到其他器官

83. 生長的相關性——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各部分間的相互制約與協調現象。

植物生理學名詞解釋2

1、胞間連絲(plasmodesma):指從一個細胞的細胞膜連接到另一個細胞的細胞膜,貫穿細胞壁、胞間層,連接兩細胞原生質的管狀通道。 結構上存在三種狀態:a.封閉態、b.可控態、c.開放態。

2、共質體(symplast):植物體活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胞間連絲形成的一個連續的整體,也叫內植物空間。

3、質外體(ayoplast):質膜以外的胞間層、細胞壁以及細胞間隙彼此連接形成的一個連接的整體。

Plant間的通道:(1)胞間連絲;(2)自由空間——共質體、質外體。

4、自由水(free water):細胞質主要由蛋白質組成,其水溶液具有膠體性質,故細胞質是一個膠體系統。細胞質膠體微料具有顯著的親水性,其表面吸附有很多水分子,形成一層很厚的水層。距離膠料較遠而可以自由流動的水分,稱自由水。

5、束縛水(bound water):靠近細胞質膠體微料而被膠料吸附束縛不易自由流動的水分稱束縛水。

6、自由水存在意義:參與各種代謝作用,它的含量制約着植物的代謝程度。如光合、呼吸及生長速率。自由水佔總含量的百分比越大,則植物代謝越旺盛。

7、束縛水存在意義:不參與代謝作用,但植物需要通過低微的代謝強度去度過不良的外界條件,因而束縛水含量與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關係。

8、植物對水分的吸收方式:a.吸漲吸水、b.滲透性吸水、c.代謝性吸水。

9、植物根系吸水的途徑:a.質外體途徑、b.跨膜途徑、c.共質體途徑。

10、植物根系吸水方式及動力:a.被動吸水:蒸騰作用、b.主動吸水:根壓。

11、水分進入細胞的途徑: (1)單個水分子通過膜脂雙分子層的間隙擴散進入細胞,較慢; (2)水集流通過質膜上水孔蛋白中的水通道進入,比較快。

12、氣孔運動(stomatal movement):大多數plant的氣孔白天張開,晚上關閉的現象。

13、氣孔運動機理:a.澱粉-糖轉化學說 :starch-sugar conversion theory。 b.無機離子吸收學說:inorganic ion uptake theory。c.蘋果酸生成學說:malate production theory。

14、植物體內水分運輸動力及原理:

1)下部的根壓,機理有2:

a.滲透壓:根部導管四周的活cell由於新陳代謝,不斷嚮導管分泌無機鹽和有機物,導管的水勢下降,而附近活cell的水勢較高,所以水分不斷流入導管,同樣,較外層的水分向內移動。

b.代謝論:認爲呼吸釋放的能量參與根系的吸水過程。

2)上部的蒸騰拉力:

內聚力學說(cohesion theory):葉片因蒸騰失水而從導管或管胞吸水,使導管或管胞的水柱產生張力,由於水分子內聚力大於水柱張力,則保證水柱的連續性而使水柱不斷上升,這種以水分具有較大的內聚力保證由葉至根水柱不斷來解釋水分上升原因的學說稱內聚力學說。

15、水勢(water potential):用來衡量水分反應或轉移能量的高低,就是指每偏摩爾體積水的化學勢,即水溶液的化學勢與同溫、同壓、同一系統中的純水的化學勢之差,除以水的偏摩爾體積所得的商,稱爲水勢。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15948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