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盆景藝術 > 盆景溯源
手機版

盆景溯源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2.34W 次

盆景溯源

我國盆景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不少資料記載盆景藝術源於唐代。證據是,人們於一九七二年在陝西乾陵挖掘唐代章懷太子李賢墓時,發現墓穴甬道壁上畫有一侍女捧着盆景供她主人欣賞的場面。但我們從大量的史料中發現,盆景的起源遠遠早於唐代,有近四千年的歷史。

  《史記·五帝本記》中曾記敘軒轅黃帝欣賞玉的情景;還敘述了舜把黑玉製成工藝品(玄圭)送給禹,禹規定各地的貢品中,有“怪石”一項。從這裏可以看到,早在四千多年前,人們已開始了對玉和石的欣賞。例如,一九八三年在江蘇武進縣出土的夏朝文物中,發現一件雕有花紋圖案的精緻玉琮,高七點二釐米,寬八點四釐米,類似現代微型盆景常用的小盆盂。到了周朝,周分曾用幾架將一塊珍貴玉雕豎起,陳設在神臺上。《周禮》注稱:周公植壁於座。這是我國較早的玉雕盆景。《史記·留候世家》記述:漢朝開國功臣張良,把谷城山下的黃石,當寶物供奉起來,是我國曆史上較早的一件獨石盆景。曾任廣州刺史的晉代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狀》,曾記下這樣一件事:交趾太守士燮,曾向孫權獻一株橘,一蒂結十七個果,當時認爲是絕無僅有的祥瑞之物,羣臣都來祝賀,孫權設宴歡宴大家,君臣盡歡。這盆記錄在案的賞果盆景,比唐代早三百多年。

  至於對觀賞植物的栽培,以及摹仿自然山林水色而營造的園林,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朝就開始,到北魏中期(距今約一千四百年),我國對於栽培各種奇花異奔,以及山水園林的營造,已達到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從楊炫之著的《洛陽伽藍記》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宣武皇帝元恪所建的景明寺和瑤光寺,裏面“青林垂影,綠葉爲文,青苔紫閣,浮道相通,雖外有四時,而內無寒署。房檐之外,皆是山池,遍佈萑、蒲、菱、藕、紫甲黃鱗,出沒於繁藻;青鳧白雁,浮沉於綠水。珍木香草,牛筋狗骨之木,雞頭鴨腳之草,不可勝言“。還可看到同時代的司農(主管農業的最高官員)張倫在住宅內營造的景陽山和昭儀尼寺,山中“重巖復嶺,嶔崟相連,深溪洞壑,迤邐連接;高林巨樹,足使日月蔽虧;懸葛垂蘿,能令風煙出入;崎嶇石路,似壅而通,崢嶸澗道,盆迂復直”。寺內有一桑樹,每高五尺,生一層枝葉,共五層,各層葉果不同,引入注目。現在江南的“六臺三託式”盆景的造型,極似該樹.

  以上史實,說明我國盆景歷史悠久,有近四千年的歷史。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pjzw/66198.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