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認識向日葵
手機版

認識向日葵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1.66W 次

向日葵一年生草本,高大約在1~3米,是一種大型一年生菊科向日葵屬植物。莖直立,粗壯,圓形多棱角,被白色粗硬毛。俗稱葵花子。性喜溫暖,耐旱。原產北美洲,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認識向日葵

向日葵(英文:Sunflower,學名:Helianthus annuus),其盤型花序可寬達30釐米。因花序隨太陽轉動而得名。向日葵的莖可以長達3米,花頭可達到30釐米。 1年生草本,高1.0~3.5米,對於雜交品種也有半米高的。莖直立,粗壯,圓形多棱角,被白色粗硬毛。葉通常互生,心狀卵形或卵圓形,先端銳突或漸尖,有基出3脈, 向日葵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粗糙,被毛有長柄。頭狀花序極大,直徑10~30釐米,單生於莖頂或枝端,常下傾。總苞片多層,葉質覆瓦狀排列,被長硬毛,夏季開花,花序邊緣生黃色的舌狀花,但不結實。花序中部爲兩性的管狀花,棕色或紫色。結實爲瘦果,倒卵形或卵狀長圓形,稍扁壓,果皮木質化,灰色或黑色,俗稱葵花籽。性喜溫暖耐旱。原產北美洲,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向日葵的植株是由根、莖、葉、花、果實五部分組成。   

(一)根 向日葵的根由主根、側根和鬚根組成。主根入土較深,一般爲100~200釐米;側根從主根上生出,水平方向生長;側根上長有許多的鬚根。側根和鬚根上着生根毛。向日葵根系發達,在土壤中分佈廣而深,其中60%左右的根系分佈在0~40釐米土層中。向日葵根的生長速度一直比莖快,花盤形成前後根生長最快,到種子開始成熟時,根不再生長,以後便逐漸枯萎。此外,在適宜條件下可長出大量的水根(似玉米的氣生根)。   

(二)莖 莖稈圓形直立,表面粗糙並被有剛毛。莖由皮層、木質部和海綿狀的髓組成。生育後期,莖稈木質化,而莖內的髓部則形成空心。向日葵的胚莖有綠色、淡紫、深紫等,是苗期識別品種的重要標誌。莖的高度,不同類型的品種差異較大,同一品種,株高受播期及栽培條件的影響,差異也很大。莖的生長速度以現蕾到開花最快,此時生長的高度約佔總高度的55%,以後生長速度減慢,僅佔5%左右。向日葵的分枝性,一種是由遺傳性決定的後一種是環境條件引起的。   

(三)葉 向日葵的葉分爲子葉和真葉。子葉一對。真葉在莖下部1~3節常爲對生,以上則爲互生。真葉比較大,葉面和葉柄上着生短而硬的剛毛,並覆有一層蠟質層。葉片數目因品種不同而異,早熟種一般爲25~32片,晚熟種爲33~40片。莖下部葉片在開花前製造養分,主要供給根部生長,到開花時其功能基本結束。中上部葉片製造的養分主要供給花盤促使種子形成。

(四)花 向日葵爲頭狀花序,着生在莖的頂端,俗稱花盤。其形狀有凸起、平展和凹下三種類型。花盤上有兩種花,即舌狀花和管狀花。舌狀花1~3層,着生在花盤的四周邊緣,爲無性花。它的顏色和大小因品種而異,有橙黃、淡黃和紫紅色,具有引誘昆蟲前來採蜜授粉的作用。管狀花,位於舌狀花內側,爲兩性花。花冠的顏色有黃、褐、暗紫色等。   

(五)果實 果實爲瘦果,習慣稱爲種子。果實包括果皮、種皮、子葉和胚四部分。食用型種子較長,果皮黑白條紋佔多數,果皮厚,約佔種子重量的40%以上,千粒重100~200克。油用型種子較短小,果皮多爲黑色,皮薄約爲種子重量的20~30%,千粒重40~110克。向日葵四季皆可,主要以夏、冬兩季爲主。花期可達兩週以上。向日葵除了外型酷似太陽以外,她的花朵明亮大方,適合觀賞擺飾,她的種子更具經濟價值,不但可作成受人喜愛的葵瓜子,更可榨出低膽固醇的高級食用葵花油。向日葵的品種可分爲“一般觀賞用”品種或“食用”品種,一般觀賞用品種特徵爲植株較矮小,通常不超過半公尺,因此適合栽種於盆栽中;食用品種則植株較爲高大,種於一般露天苗圃土壤中,可長至2公尺以上。向日葵生長相當迅速,通常種植約兩個月即可開花,其花型有單瓣、重瓣或單花、多花之分,花期相當長久可達兩週以上。

(三)向日葵的抗逆性

1. 耐鹽性   向日葵有較強的耐鹽性,土壤含鹽量在0.4%能出全苗。現蕾期,0~5cm和5~10cm土層含鹽量分別爲0.42%和0.445%時,向日葵仍能生長正常。向日葵不僅具有較強的耐鹽鹼能力,而且還兼有吸鹽性能。據化驗,向日葵莖稈含氯化鈉高達0.5%左右,因此,它是鹽鹼地生物治鹼作物之一。   

2. 耐旱性   向日葵具有較強的抗旱性。據測試,開花前後近40天的乾旱,0~20釐米、20~40釐米和40~60釐米土壤含水量分別爲8.8%、15.12%和19.6%,向日葵仍生育正常。耐旱原因一是根系發達入土深,能吸收利用深層土壤中的水分;二是莖稈內充滿海棉狀的髓,能貯存較多的水分;三是莖上密生剛毛,葉面有臘質層,能減少水分的蒸騰。   此外,向日葵耐澇能力也很強。據驗證,從現蕾期開始,在水淹狀態下(地面積水50釐米)生長40天,90%以上植株不死仍有收成。這是因爲向日葵根和莖通氣組織發達,遇水後增生新根能力相當強,5天新根增量相當於總根量的21%。

向日原因 

以下是從生物科學上分析向日葵向日原因的描述。向日葵究竟向不向日?答案是:要看處於什麼生長階段。工具書那樣籠統地說向日葵“常朝着太陽”,是不準確的。向日葵從發芽到花盤盛開之前這一段時間,的確是向日的,其葉子和花盤在白天追隨太陽從東轉向西,不過並非即時的跟隨,植物學家測量過,其花盤的指向落後太陽大約12度,即48分鐘。太陽下山後,向日葵的花盤又慢慢往回擺,在大約凌晨3點時,又朝向東方等待太陽升起。在陽光的照射下,生長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細胞拉長,從而慢慢地向太陽轉動。在太陽落山後,生長素重新分佈,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轉回起始位置,也就是東方。但是,花盤一旦盛開後,就不再向日轉動,而是固定朝向東方了。爲什麼最後要面向東方而不是其他方向或朝上呢?這可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對向日葵的繁衍有益處。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溫,如果溫度高於30℃,就會被灼傷,因此固定朝向東方,可以避免正午陽光的直射,減少輻射量。但是,花盤一大早就受陽光照射,卻有助於烘乾在夜晚時凝聚的露水,減少受黴菌侵襲的可能性,而且在寒冷的早晨,在陽光的照射下使向日葵的花盤成了溫暖的小窩,能吸引昆蟲在那裏停留幫助傳粉。向日葵的花托部生長素背光分佈,所以背光側的莖生長較快,莖就會向光源處彎曲。向日葵,由於其生長前期的幼株頂端及中期的幼嫩花盤會跟着太陽轉動得非常明顯而得名。人們都認爲向日葵朝陽僅與光能照射有關,其實與重力作用也有着密切關係。植物體內會產生一種奇妙的生長素,大多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趨向衰老的組織和器官中則含量較少。   

隨着向日葵花盤的增大,向日葵早晨向東彎曲、中午直立、下午向西彎曲、夜間直立的周而復始的轉向逐漸停止,花盤除表現爲越來越明顯的垂頭外,朝向不再改變。抑制轉向的因素,一是不斷增大的花盤重力;二是成熟期臨近,分生區和伸長區的生長過程已基本結束。而已不再是幼嫩莖的組織趨向衰老,生長素含量較少,且木栓層形成。在轉向受抑制之初,當夜間莖頂直立後,最先接受早晨來自東方陽光的照射,爲此,絕大部分花盤朝向東,又由於受抑制也有一個過程,是緩慢進行的,所以還能夠向南偏轉一個約30~40度的角度,久之便以花盤朝東南方向固定下來。

藥用價值 

成分:種子含油量極高,味香可口,可炒食,亦可榨油,爲重要的油料作物。有食用型、油用型和兼用型3類。花托、莖稈、果殼、可作工業原料等。   

性昧:甘、平,無毒。   功用:平肝祛風,清溼熱,消滯氣。   

向日葵一身是藥,其種子、花盤、莖葉、莖髓、根、花等均可入藥。種子油可作軟膏的基礎藥。莖髓爲利尿消炎劑。葉與花瓣可作苦味健胃劑。果盤(花托)有降血壓作用。   葵花子性味甘平,入大腸經,有驅蟲止痢之功。葵花子含脂肪油達50%以上,其中亞油酸佔70%,此外,尚含有磷脂等,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對實驗性動物的急性高脂血症及慢性高膽固醇血癥有預防作用。葵花子中的油劑,特別是亞油酸部分,能抑制實驗性血栓形成。葵花子及油還有潤膚澤毛之效。新疆盛產葵花,維吾爾族姑娘的辮子又多又長,烏黑油亮,據說與姑娘們愛吃葵花子有關。但葵花子炒後性溫燥,多食後易致口乾、口瘡、牙痛等“上火”症狀,故應注意。   

花盤有清熱化痰,涼血止血之功,對頭痛、頭暈等有效。葵花盤研末,取5克,黃酒送服,每日3次,可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花盤水煎服,可治療哮喘,花盤水煎加紅糖飲服,可治療痛經。莖葉可疏風清熱,清肝明目。向日葵莖葉5克,大棗10枚,水煎服,每日1劑,連續5~7天,可治療高血壓。鮮向日葵莖葉適量,水煎服,可治療眼紅目赤,淚多。莖髓可健脾利溼止帶。向日葵莖內白髓適量,水煎服,可治療白帶清稀,腰膝痠軟。向日葵莖髓20克,燈芯、竹葉、通草各5克,水煎服,可治療淋症、前列腺炎。根可清熱利溼,行氣止痛。向日葵根適量,水煎服,可治療淋症尿頻、尿急、尿痛。向日葵根30克,白朮10克,水煎服,可治療胃脘疼痛。花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向日葵花適量,酒水各半煎服,可治療乳癰。向日葵花適量,搗爛外敷或烘乾研末,麻油調敷,可治療瘡癰癤腫、乳腺炎。

治病藥方

頭離眩暈:鮮葵花盤30~60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婦女經期下腹痛:葵子盤(幹品)30~60克,水煎後加紅糖適量,一日2次分服。小便淋痛(包括泌尿系統感染、尿路結石等),婦女白帶:向日葵莖連白髓15~30克,水煎2~3沸(不要多煎),一日2次分服。哮喘:鮮葵花盤30~60克,水煎服。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咳嗽氣喘:向日葵莖連白髓30~60克,水煎去渣,加入白糖,一日2~3次分服。胃痛,疝氣病:葵花盤60克,水煎服。背疽、膿頭多,乳腺炎:葵花燒存性,研細,以麻油調塗於患處。另用鮮花60克,以酒水合煎服。腳轉筋(腓腸肌痙攣):鮮向日葵莖心白髓30克,伸筋草30克,煮豬爪吃。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475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