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鬼針草 鬼針草百科
手機版

鬼針草 鬼針草百科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1.04W 次

鬼針草(拉丁學名:Bidens pilosa L.),又名三葉鬼針草、金盞銀盤、盲腸草、白花鬼針草等,爲菊科(Asteraceae)鬼針草屬(Bidens)一年生草本。鬼針草原產於南美洲和中美洲,現廣佈於亞洲和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中國各省區均有分佈。莖直立,鈍四棱形;兩側小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無舌狀花,盤花筒狀;瘦果黑色,條形,略扁;花期8—9月;果期9—11月。《李時珍醫學全書》中最早記載鬼針草:“生池畔,方莖,葉有椏,子作釵腳,着人衣如針。北人謂之鬼針”。

鬼針草 鬼針草百科

鬼針草植物歷史

《李時珍醫學全書》中最早記載鬼針草:“生池畔,方莖,葉有椏,子作釵腳,着人衣如針。北人謂之鬼針”。鬼針草種子的頂端有三四枚芒刺,有人路過便會粘在人的褲腳上,所以又叫粘人草,這個名字展現了鬼針草的特性。

鬼針草生長習性

鬼針草常生於公園、牧場、村旁、路邊及荒地中,在從海平面到海拔3600米高的水道、河岸、溼地、森林邊緣、開闊林地、草地等亦有分佈,喜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環境,適宜在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或黏壤土中生長。當氣溫回升至10℃左右且土壤比較溼潤時,鬼針草種子開始發芽;當氣溫達到20℃以上時,其生長速度加快;25~30℃時鬼針草生長速度達到最高峯。鬼針草花期8~9月,果期9~11月。

鬼針草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在自然狀態下,由於鬼針草冠毛芒狀且具倒刺,可附着在生物上進行遠距離傳播,同時,鬼針草每朵小花的花柱基部均有圓筒狀的蜜腺環繞,可吸引訪花昆蟲。此外,鬼針草可進行自交親和,花粉活力高,其單花序從開花到果實成熟僅約18天,能迅速產生種子;鬼針草每株可產生近2萬粒飽滿種子,結實量大,種子無休眠期,發芽率高,早春低時期其萌發與幼苗生長速率較其他物種快。這些特性,使其擴散至新生境後,大概率能在1~2代後便產生一個大的種羣,從而迅速地定居下來。

人工繁殖

鬼針草的人工繁殖方式主要是種子繁殖,於春季3~4月進行一定的播後覆土,並保持溫度在18~21℃,在一定溼度的條件下,約10~15天出苗。

鬼針草物種危害

爲一年生晚春性雜草。以種子繁殖,一般4月中旬至5月份種子發芽出苗,發芽適溫爲15-30℃,5月上、中旬大發生高峯期,8-10月份爲結實期。種子可借風、流水與糞肥傳播,經越冬休眠後萌發。

主要危害如下:

與農物爭奪水分、養分和光能雜草根系發達,吸收土壤水分和養分的能力很強,而且生長優勢強,耗水、耗肥常超過作物生長的消耗。雜草的生長優勢強,株高常高出作物,影響作物對光能利用和光合作,干擾並限制作物的生長。

雜草是作物病害和蟲害的中間寄主不少雜草是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病菌和害蟲常年在雜草上或根部寄生或過冬,次年春天再遷移到作物上進行危害。

降低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由於雜草的直接和間接(病蟲害傳播)危害,會明顯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

影響人、畜健康如麥田雜草毒麥和種子,含有毒麥鹼,混入小麥粒內,可引起人和牲畜中毒;蒼耳籽內也含有毒物質,誤食多量後,會造成人、畜中毒。

增加管理用工和生產成本雜草較多的農田,其除草的用工量消耗多,同時由於大量用工,增加了生產成本。

鬼針草防治方法

合理輪作這是改變雜草生態環境抑制和減輕雜草危害的重要農業措施。

物理除草最常用的是利用地膜覆蓋,提高地膜和土表溫度,燙死雜草幼苗,或抑制雜草生長。

土壤耕作利用犁、耙、中耕機等農具,在不同時間和季節進行耕作,對雜草有殺除作用。

人工除草適生範圍廣,傳播途徑多,因此,對蘋果園四周及果園內要適時中耕2-3次,把雜草消滅在幼苗階段

藥劑防除可用克蕪蹤,拉索、撲草淨、敵草隆等除草劑防除。

鬼針草功用價值

生態價值

鬼針草對重金屬具有吸附作用。鬼針草對鎘污染的農田、礦區等地具有一定的修復潛力,而輔以活化劑的鬼針草對土壤中鎘的淨化效率顯著提高;同時,鬼針草毛狀根對重金屬鉛污染的水體和土壤也具有潛在修復作用。

藥用價值

鬼針草具清熱解毒、祛風、散瘀活血等功能。內服可治療咽喉腫痛、泄瀉、黃疸、痢疾等;外用可治療癤瘡腫毒、蛇蟲咬傷、風溼痹痛、跌打損傷、湯火傷等。

飼用價值

鬼針草粗蛋白含量高達17.93%,且資源豐富,可用爲飼料原材料的研發[18]。其中,以發酵青貯的手段最佳,青貯後質地鬆散柔軟,適口性增加,並具一定的酸香氣味。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35658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