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蒙古蕕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
手機版

蒙古蕕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2.52W 次
蒙古蕕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

蒙古蕕(學名:Caryopteris mongholica)爲馬鞭草科蕕屬下的一個種。蒙古蕕爲落葉灌木,高1—2m。花粉紅色。核果卵球形,密被短柔毛。分佈於內蒙古、甘肅、寧夏,生於海拔1000—2400m處的山地和乾涸河牀等地。蒙古也有分佈。蒙古蕕爲國家三級保護稀有種。

蒙古蕕的介紹蒙古蕕(學名:Caryopteris mongholica)爲馬鞭草科蕕屬下的一個種。

蒙古蕕爲落葉灌木,高1—2m。花粉紅色。核果卵球形,密被短柔毛。分佈於內蒙古、甘肅、寧夏,生於海拔1000—2400m處的山地和乾涸河牀等地。蒙古也有分佈。

蒙古蕕爲國家三級保護稀有種。

蒙古蕕的形態特徵
蒙古蕕落葉小灌木,常自基部即分枝,高0.3-0-1.5米;嫩枝紫褐色,圓柱形,有毛,老枝毛漸脫落。


蒙古蕕的葉片厚紙質,線狀披針形或線狀長圓形,全緣,很少有稀齒,長0.8-4釐米,寬2-7毫米,表面深綠色,稍被細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葉柄長約3毫米。


蒙古蕕爲聚傘花序腋生,無苞片和小苞片;花萼鍾狀,長約3毫米,外面密生灰白色絨毛,深5裂,裂片闊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約1.5毫米;花冠藍紫色,長約1釐米,外面被短毛,5裂,下脣中裂片較長大,邊緣流蘇狀,花冠管長約5毫米,管內喉部有細長柔毛;雄蕊4枚,幾等長,與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長圓形,無毛,柱頭2裂。


蒙古蕕的蒴果橢圓狀球形,無毛,果瓣具翅。
蒙古蕕的花果期8-10月。
蒙古蕕的生態習性蒙古蕕生長在海拔1100-1250米的乾旱坡地,沙丘荒野及乾旱鹼質土壤上。

蒙古蕕在草原帶的礫石山坡、沙地及溝谷地生長。

蒙古蕕模式標本採自內蒙古。

蒙古蕕的生長情況蒙古蕕爲短軸根型植物。根頸埋於土中,枝條在適宜的水分和溫度條件下可發出不定根。側根粗壯,水平伸展。主根入土l0cm左右即開始分枝,以適應礫石質土壤生境,常入士達l00cm左右。經過休眠期的枝條,多在5月中旬前後萌發出新葉,7–8月分進入盛花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果實陸續成熟,到9月下旬至lo月上旬,隨着氣溫的降低開始落葉,植株進入休眠期。蒙古蕕屬於旱生植物。在典型草原帶的石質山地、石礫質坡地爲較常見的伴生成分,也帶入荒漠草原帶和荒漠帶的東部邊緣,生長在沙地,幹河牀底部和山坡石縫間。蒙古蕕的栽培技術圃地選擇
蒙古蕕是陽性樹種,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因此育苗地選擇在避風向陽處,澆灌方便的地塊。栽植面積5-10畝,可年產苗木20萬株。

苗牀整地
蒙古蕕播種當年就能開花結果,當年就能出圃。因此耕地前要施足底肥,肥料以羊糞爲主,深耕細耙,翻地深度25-30cm;清除多年生草根,做到土鬆土細,畦面平整,吃水一致,苗木生長才能整齊。

播種繁殖
二連地區5月中旬播種,種子爲前一年10月採收的種子。播種前2-3天,將種子用溫水噴灑翻動,促使種子充分吸收水分膨脹,以種子不黏手爲宜。
播種方法
1.起堰土播種:將3米的畦面一分爲二,把表層土拉至中線,撒播種子,再把中間的土復位即可。
2.條播:條播前澆一次底水,隔一兩天即可播種。播幅寬20cm,間距20cm,用鐵鍬鏟一行播一行,以此類推。覆土厚度均爲1.0-1.5cm,澆水一次,播種量爲1公斤/畝。

管理養護
出苗前管理
蒙古蕕種子小,千粒重僅12克,種子頂土力弱,應根據土壤溼度和氣候條件,掌握澆水次數或用噴壺噴灑水保溼降溫;出苗期適宜溫度15℃-28℃,出苗期要注意乾旱高溫造成“閃芽”;土壤粘重、板結、龜裂都會造成出苗不整齊或缺苗斷攏,經常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補救。
幼苗期管理
蒙古蕕出苗後適當控制澆水次數,每隔6-7天澆一次水,土壤見幹見溼,促使根系發達、植株粗壯,此時六對真葉進入高生長期,進入九月減少澆水促進基部木質化。注意幼苗期往往雜草先於幼苗出土,及時進行中耕鋤草,確保牀面無雜草,使幼苗有足夠的生長空間。
花期管理
蒙古蕕在七月中旬,幼苗高40-50cm,開始開花。此時減少澆水次數,可提高種子飽滿度、促進枝條分櫱增加冠幅。蒙古蕕種子邊成熟邊開裂,要及時採摘。

保護性管理

幼苗期小地老虎爲害蒙古蕕幼莖,除此之外,一般無病蟲害。處理辦法是採用人工捕捉或拌毒餌誘殺。秋季少澆水,提高枝條木質化程度,增強越冬能力。越冬後部分嫩枝略有抽稍,開春剪掉抽稍部分並進行樹冠整形。


無性繁殖

蒙古蕕可採用扦插的方式進行繁殖。4月中旬,截取剛萌動的一年生枝條20cm,扦插深度15cm,邊採集插穗邊扦插,成活率可達70%以上。


栽培意義
蒙古蕕是一種具有許多優良特性的野生觀花植物,屬於國家珍稀野生植物種,具有繁殖容易、生長迅速、花色鮮豔、花期較長等特點。花、葉可分泌樟型芳香氣味,可提取花油,亦可入藥,極具觀賞和藥用價值。且適合於西北乾旱、寒冷地區栽植。蒙古蕕的成功試種及其栽培技術推廣,爲荒漠化治理、園林綠化提供了優良樹種,同時對保護國家級珍稀植物和填補二連浩特野生植物資源有着重要意義。

蒙古蕕的分佈區域蒙古蕕產於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古、甘肅。在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伊克昭盟、阿拉善盟也有,但產量較少。
蒙古蕕分佈於蒙古高原東部、烏蘭察布、鄂爾多斯,東阿拉善。在我國遼寧省, 內蒙自治區, 河北省, 山西省,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新疆自治區等地分佈;蒙古也有分佈。
蒙古蕕的食療或藥用價值飼用價值
山羊、綿羊僅採食其花,馬在冬春季少量採食其一年生枝條,多被評價爲低等飼用植物。蒙古蕕是一種碳氮型牧草,其營養比爲l:9.4。蒙古蕕的花、枝、葉可作蒙藥,有祛寒、燥溼、健胃、壯身、止咳之效。其葉與花亦可提取芳香油。

藥用價值
入藥部分
地上部分入藥。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曬乾。中藥切段備用。
蒙藥粉碎用。
藥材鑑別
性狀全株由基部呈多分枝,基部木質化,枝條圓柱形,稍扭曲,長15—40釐米,直徑0.1-0.4釐米,節間距約2—4釐米;表面紫褐色,近基部漸爲淺灰褐色,有細縱紋及灰綠色葉痕。短葉對生具短柄,多脫落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淡綠色,下面灰綠色,均被短柔毛。氣微;莖枝嚼之微甜;葉以手搓後有蒿子氣,味微甘、微苦。
化學成分
本品含萜烯類化合物及八種脂肪酸等。
性味
中藥味甘,性溫。溫中理氣,祛風除溼,止痛,利水。
蒙藥味甘、苦、辛,性溫、軟、輕。祛寒,健胃,止咳,壯身。
功能主治
中藥治脘腹脹痛,消化不良,風溼痹痛,小便不利,浮腫。
蒙藥治“巴達幹”病,消化不良,肺寒乾咳,浮腫。
用量用法
中藥3-9克,水煎服,或單用煎水代茶飲;外用適量,煎水外洗。
蒙藥多入丸散劑。
蒙古蕕的園林用途蒙古蕕可用於庭園栽培供觀賞。
蒙古蕕的作用用途蒙古蕕的全草味甘性溫,消食理氣、祛風溼、活血止痛。
蒙古蕕煮水當茶喝可治腹脹,消化不良(《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花和葉可提芳香油。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190170.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