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多肉植物succulent plant
手機版

多肉植物succulent plant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1.71W 次
多肉植物succulent plant

多肉植物(succulent plant)是指植物的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中至少有一種是肥厚多汁並且具備儲藏大量水分功能的植物。其至少具有一種肉質組織,這種組織是一種活組織,除其他功能外,它能儲藏可利用的水,在土壤含水狀況惡化、植物根系不能再從土壤中吸收和提供必要的水分時,它能使植物暫時脫離外界水分供應而獨立生存。據粗略統計,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一萬餘種,在分類上隸屬100餘科。

多肉植物的介紹多肉植物(succulent plant)是指植物的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中至少有一種是肥厚多汁並且具備儲藏大量水分功能的植物。其至少具有一種肉質組織,這種組織是一種活組織,除其他功能外,它能儲藏可利用的水,在土壤含水狀況惡化、植物根系不能再從土壤中吸收和提供必要的水分時,它能使植物暫時脫離外界水分供應而獨立生存。據粗略統計,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一萬餘種,在分類上隸屬100餘科。多肉植物的形態特徵多肉植物(succulent plant)是指植物的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中至少有一種是肥厚多汁並且具備儲藏大量水分功能的植物。其至少具有一種肉質組織,這種組織是一種活組織,除其他功能外,它能儲藏可利用的水,在土壤含水狀況惡化、植物根系不能再從土壤中吸收和提供必要的水分時,它能使植物暫時脫離外界水分供應而獨立生存。有時候人們喜歡把這類植物稱爲沙漠植物或沙生植物,這是不太確切的。多肉植物確實有許多生長在沙漠地區(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景天科、大戟科、夾竹桃科、獨尾草科、天門冬科等50多個科的部分植物),但卻不是都生長在沙漠,沙漠裏也還生長着許多不是多肉植物的植物。
由於長期適應乾旱環境的結果,仙人掌類和多肉植物的營養器官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原本的葉片在大多數仙人掌類植物中已退化爲針狀葉,在大戟科多肉植物中也常僅成痕跡或早落;但在其他大多數科的多肉植物中仍存在,只是已程度不同的肉質化了;莖在仙人掌類中不僅已代替葉成爲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且由於變化萬千使其具極高的觀賞性。但很多其他科的多肉植物莖卻不存在或僅具極短的莖。此外,仙人掌類還具有獨特的器官刺座。因此,在敘述形態時必須將仙人掌類單獨列出,以便於敘述。
具有景天酸代謝途徑的植物多爲多肉質植物,它們在夜間通過開放的孔吸收CO₂,然後藉助PEP羧化酶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結合,形成草酰乙酸,再在蘋果酸脫氫酶(NADPH)作用下還原成蘋果酸,進入液泡並累計變酸(從pH5~3);第二天光照後蘋果酸從液泡中轉運回細胞質和葉綠體中脫羧,釋放CO₂被RuBP吸收形成碳水化合物。
貯水組織主要在葉部。莖一般不肉質化,部分莖稍帶木質化。按生境乾旱程度的不同,葉的肉質化程度有所區別。不太乾旱的地區原產的種類葉較大較薄。如番杏科的花蔓草的原產地南非納塔爾省,由於比起南非其它地區較爲溼潤,花蔓草的形態因此具有較大較薄的葉,株形爲蔓生,形態和一般草花區別不大。隨着環境趨向乾旱,當地多肉植物的莖越來越短、葉質越來越厚;而一些分佈於極度乾旱地區番杏科種類,整個植株只由一對或兩對葉組成,莖已全部消失,葉則高度肉質化。

共同的旱生結構
由於科屬的不同,儘管葉多肉植物的葉有共同的旱生結構——葉肥厚、表皮角質或被蠟被毛被白粉等,但葉的類型相當多。這種多樣化的葉型是分類的重要依據。其中大多數是單葉,但也有不少是複葉。
葉的排列方式有互生、對生、交互對生、輪生、兩列疊牛、簇生等。海拔較高地區原產的種類葉排列成蓮座形,整個株形非常緊湊,是家庭栽培觀賞的理想種類。高度肉質化的番杏科種類,整株常只有一對葉連合成解服體,形狀有球狀、扁球狀、陀螺狀和元寶狀等。由於其種類多、株形小巧,中國多肉植物愛好者收集栽培的“熱點”。
①有葉的種類佔相當大的比例,如番杏科、景天科、獨尾草科的多肉植物。其中以番杏科形狀奇特的變態葉最有代表性。
②刺的特色沒有仙人掌類那樣鮮明,很多種類如雖有強刺但被葉掩蓋,只在落葉期時刺才顯得突出。
按貯水組織在植株中的不同部位,多肉植物可分爲三大類型:葉多肉植物、莖多肉植物和莖幹類多肉植物;但此分法並非嚴謹的植物學分類。
複葉的類型有三出葉、掌狀複葉、一回羽狀複葉和兩回羽狀複葉。單葉的形狀有線形、細圓柱形、匙形、橢圓形卵圓形、心形、劍形、舌形和菱形等。葉緣多爲全緣,有的葉緣和葉尖有齒、毛或刺。少數種類葉頂端透明俗稱窗。
④大戟科、夾竹桃科和牻牛兒苗科等科的多肉植物的貯水部分在莖部,稱爲莖多肉植物。它們之中的很多種類的莖和仙人掌類相似,呈圓筒狀或球狀,有的具棱和疣狀突起,但並不具刺座,儘管也有一些種類具刺。刺有皮刺、針刺和棘刺之分,少數種類刺很強,如福桂花科(實際上是硬化的葉柄)、龍樹科和夾竹桃科的棒棰樹屬種類。
很多具粗壯肉質莖的種類通常不具葉,有的在幼嫩部分有細小的葉但常落。不過也有一些類羣,例如刺戟木科 (龍樹科)的馬齒莧樹和景天科的燕子掌既有粗壯的肉質莖又有肉質化的葉,而且葉一般不隨季節脫落。
⑤植株的肉質部分主要在莖基部或僅主莖肉質,形成極其膨大的形狀不一的塊狀體、球狀體或瓶狀體。無節、無棱,而有疣狀突起。有葉或葉早落,多數葉直接從根頸處或從突然變細的幾乎不肉質的細長枝條上長出。在極端乾旱的季節,這種枝條和葉一起脫落,例如薯蕷科的龜甲龍。
但也有一些種類,在膨大的莖幹上有近乎正常的分枝,莖幹通常較高,生長期分枝上有葉,乾旱休眠期葉脫落但分枝存在。整體上看株形和一般喬木類似,只是主幹較膨大,貯水較多。如木棉科的猴麪包樹、紡錘樹,辣木科的象腿樹,漆樹科的列加氏漆樹,梧桐科的昆士蘭瓶樹,夾竹桃科的沙漠玫瑰、橄欖科的白皮橄欖、羽葉橄欖等。但是這些種類的扦插苗通常很難形成膨大的莖幹,播種苗的情況略好一些,但在潮溼地帶長大的株形無論如何也沒有原產地成株那樣典型。
很多草本植物具鱗莖,鱗莖是膨大的,半埋在地下或貼地生長。按照莖基膨大的原則它們也應列入莖幹類多肉植物。但有些專家不承認,因此石蒜科的虎耳蘭、天門冬科的綿棗兒屬等種類在算不算多肉植物上有爭議。但有些鱗莖植物絕對沒有爭議,如天門冬科的蒼角殿、大蒼角殿、油點百合是多肉植物中的著名種類。
多肉植物的繁殖方式多肉植物的繁殖比較容易,因爲其分生組織發達。常用的方法有嫁接、扦插、播種、根插、分株、葉插、截取生長點,其中播種繁殖在番杏科中較爲普遍;葉插在景天科的繁殖中效率最高,被多數人所採用;截取生長點對於瓦葦屬的多肉植物最適宜;而嫁接繁殖在仙人掌科中應用最多。

葉插
1、將景天科擬石蓮花屬、厚葉草屬、風車草屬等植物的新鮮成熟葉片左右搖晃輕輕摘取,不可破壞葉片基部生長點。
2、將一扁平盆內盛入介質,表面需鋪面。
3、將新鮮摘取的葉片輕輕放於介質上。注意:只能葉面朝上平放或斜靠盆壁,切忌將葉片插入土壤中,否則將造成葉片腐爛。
4、依不同品種而定,大約2-4周後葉片基部便會萌生出小芽,待小芽長出根部時或是無葉的小芽長出葉片時就算葉插成功。
5、等母葉完全乾癟,其營養均被新葉吸收走後便可將其摘除,此時便可將幼株再植。

嫁接
1、嫁接應在生長期中進行,最適季節是初夏生長旺季,選溫溼及溼度大的晴天嫁接,空氣乾燥時,宜在清晨操作。
2、選擇砧木與接穗時應選健壯無病的,均不用木質化的太老部分,但太幼嫩的也不適合。
3、砧木接口的高低,由多種因素來決定,無葉綠素的品種要接的高些,以保證有足夠的光和產物供給。
4、仙人掌類的嫁接操作比較簡單,用較薄的刀刃操作。
5、需2周左右精心管理,接後放陰處,不能日光直射,在完全癒合前也不能使接口處沾水,成活後由砧木生出的側芽,側枝均應儘早除去,以免影響接穗的生長。

扦插
扦插繁殖具有生長快,開花早,保持原有的品種特性,由於其多肉不易枯萎的特點,不僅扦插成活容易,許多種還能用葉插繁殖。
扦插時注意事項:最好以春節開始生長時扦插,從健康的植株或部位取材,消毒處理,以免切口受感染,選擇成熟的植株取材料,剛剛採下的不易立即扦插,應放在乾燥通風,溫暖和有散射光照射的地方,使傷口產生愈傷組織封閉後再插入基質中。扦插基質應選擇通氣良好,即保水又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的材料,如珍珠岩蛭石等。扦插後應注意控制基質的溼度,少澆水或不澆水。
番杏科的舟葉花亞科、獨尾草科的瓦葦屬、天門冬科的龍舌蘭屬中的部分種類由於莖脆弱或無莖,無法進行扦插繁殖。

不定芽
景天科伽藍菜屬落地生根組(Bryophyllum,原落地生根屬)的植物,例如棒葉落地生根、窄葉落地生根、寬葉落地生根、掌上珠、玉吊鐘等,會在葉片邊緣生出小型的不定芽,落在介質上可生根發芽。可於春季將健壯的葉片平放在沙牀上,與沙緊貼,避免陽光直射;插後1周左右即能從葉緣齒缺處長出小植株,生根後可增加介質溼度促進幼株生長。也可將從葉緣齒缺處長出的、已生根的小植株從母葉摘下放置於土上,使其自成一株。

播種
最好在春天進行播種。播種前種子,用具和基質先殺菌處理。播種需要專門的育苗盆,盆上蒙一層塑料膜並在上面戳數個小洞,以保證透氣,播種期間要注意空氣涼爽、適度陽光、通風和保持溼潤。多肉植物不同品種播種方法不同,在此僅供參考。

分株
取羣生的景天科、瓦葦屬、仙人掌科、生石花屬等多肉植物,將其已經根部完全分離的側芽卸下。或用清潔的刀片將其爲分離的側芽割除。待母株和側芽的傷口均在陰涼通風處晾乾後,將母株再植,將健壯且已經有根的幼苗直接栽種,將無根的側芽插入微微潤溼的土壤中誘發根系生長。對於景天科的多肉植物還可將需要長出根系的部位晾於空氣中,誘發其生氣根,待氣根生出後再植即可。

生長點截取
對於未徒長的植株:將瓦葦屬(包括玉露、壽、玉扇、萬象和其他類型的瓦葦)、景天科的植株用魚線繞其生長點一圈(最好是在生長點外留1-2層葉片),隨後抓住魚線的兩端,迅速拉一下,此時其生長點就被完整的截取了。隨後將母株和截取部分的的傷口殺菌晾乾,待截取部分的傷口乾透後再植即可。

根插
此方法僅適用於獨尾草科瓦葦屬的玉扇類(包括萬象)。
1、取成年植株的粗壯營養根一條,一定要完整,最好帶一點葉部組織。
2、將根上的毛細根剪除
3、隨後插入溼潤的土壤中。4-5周後,便會看到幼芽的萌生。
此方法雖然較慢,但是不會像其他方法一樣破壞植物的株型,所以在瓦葦繁殖栽培中被應用的較爲廣泛。
多肉植物的栽培技術多肉植物種類繁多,科屬之間習性各不相同。以下方法建議僅供參考。

配土
最常用的配土方法:泥炭土+珍珠岩(1:1)
一般生活在野外的多肉(某些喜水多肉除外),土壤中沙子的比例最大,然後纔是碎石及泥土。經過實地考察發現,野外的多肉有大部分生活在沙子+碎石70% 比例以上的地區。
但是我們買回家的多肉幾乎都是大棚裏剛出鍋不到一年的苗苗,好一點有一年多的大苗,但是相比野外的多肉來說,生活在大棚的溫室環境裏完全經不起折騰。所以買回家後有的多肉兩週甚至一個月狀態都不見好轉,這個與土壤的使用有很大關係。
有很多花友誤認爲多肉植物喜歡沙質和顆粒的土壤,所以一開始就使用比例超過80%的沙子與顆粒。對於苗苗們來說,短時間內基本都不會生長,甚至有的直接就慢慢枯死掉。
1、剛買回家的多肉,最好使用鬆軟的泥炭土(對於不同習性的多肉要隨機應變)先生根。
植物都是靠根系吸收營養的,根系生長是否健壯與多肉們的狀態是有直接關係的,泥炭土因爲鬆軟,非常利於生根。不過使用100%的泥炭土又會出現積水太多,或者乾透後結板的情況,這樣很容易導致多肉直接腐爛。
經過長時間觀察和總結,我認爲對於苗苗類多肉,比較合理的配土方法爲:泥炭土60% + 沙子20% +顆粒20%如果找不到河沙,全部換成顆粒也可以;顆粒可以是珍珠岩、火山岩、蜂窩煤、陶粒、石子等。
2.對於成年老株(一般指2年以上的多肉,根據品種差別略有不同),配土方法也差不多,只是把沙子和顆粒的比例加大一點:泥炭土+沙子+顆粒 1:1:1這樣的比例就很合適了~如果想讓多肉長得更肥,就需要換更深更大的花盆。
多肉的個頭與土壤深度有直接關係,使用又深又大的花盆,或者直接地栽,多肉往往會超出正常大小生長。
3. 顆粒增多後,水分流失較快,多肉吸收能力下降,就會消耗自己的葉片來供應養分。所以這時候最底層的葉片就會慢慢乾枯脫落掉,時間一長自己就長成小樹樁了。
又因爲底部葉片一直不停的脫落,造型上越來越接近椰樹。
這時候的配土比例是:泥炭土10%~20% +沙子20% + 顆粒60%~80%。
對於番杏科和瓦葦屬的多肉植物,由於其原產地的環境用純粗砂介質能最好的模擬,所以比較推薦完全使用顆粒介質
比例並不要求太嚴格,總之就是加大土壤中顆粒的佔有率,但是對於除瓦葦屬和番杏科以外的多肉植物也不太推薦完全使用顆粒。土壤含有的養分,對其生長有益。

澆水
注意控制好澆水。要做到見幹見溼,要注意到是乾溼程度。
所謂"見幹",是指澆過一次水後等到土面發白,表層及內部土壤水分消逝後,再澆第二次水,不能等盆土全部幹了很久才澆水。一般的方法是把手指伸進土壤內部感受幹了再澆。如果內部是溼的就不宜連續澆水,容易造成土壤下部積水,嚴重的導致爛根
所謂"見溼",是指每次澆水時都要澆透,即澆到盆底排水孔有水滲出爲止,不能澆"半截水"(即上溼下幹),因爲一盆生長旺盛的植物其根系大多集中於盆底,澆"半截水"實際上等於沒澆水。
採用"見幹見溼"方法澆水,既滿足了這類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又保證根部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氣,有利植物健壯生長。

日照
多肉植物在其原生地環境下每天都會接收到至少3-4小時的日照,有些品種甚至會受到6-8小時的陽光照射。由於日常居住條件的限制,一般家庭不可能每天接收到長時間高質量的日照,但是隻要保證有一個朝南的窗戶,每天至少2小時的日照,也是足夠的。
充足但適度的日照可以使多肉植物變得健壯,株型更緊湊,顏色更鮮豔,狀態更健康,且不易被真菌感染,染上蟲害的可能性也會更小。特別是在春秋這兩個生長季節,要儘可能增加日照時間。 多肉植物分冬、夏型種,冬型種冬、春、秋生長,夏季休眠,而夏型種夏天生長,冬天休眠。日照時間包括澆水頻率都要依休眠情況而定,一般休眠時,日照不能過強,澆水頻率要稍微降低。

開花
在狹義範圍內(即不包括低等植物),所有多肉植物都會開花。開花是植物生長週期中必不可缺的一環;目的是爲了結種子,繁衍後代。花友們大可不必因多肉開花而驚慌。
多肉植物開花時會消耗許多養分。對於景天科和瓦葦屬的多肉植物,如果不是有雜交育種的打算,尤其是在多肉本身狀態並不好的情況下,可以直接用剪刀將花莖剪掉。當然也可以留着花朵欣賞。
如果花朵還未開便枯萎了,就說明多肉養分不足或養分吸收不良,此時就應檢查植物的根系是否健康,以及土壤的配比、養分對多肉是否合適。
一些科屬的多肉植物開花時,由於花朵所分泌的花蜜和散發的味道,可能會招來蟲害。例如景天科植物的花蜜有時會吸引蚜蟲,原蘿藦科(現併入夾竹桃科)的部分多肉植物開花時散發的氣味會招來蒼蠅,甚至花心內生蛆;此時一般只需剪掉花朵就可以根除蟲害。
需要注意的是,有個別科屬的多肉植物,如景天科的瓦松屬、長生草屬、瓦蓮屬等屬,及天門冬科的龍舌蘭屬、鳳梨科的大部分種類等,開花後會死亡,景天科的蓮花掌屬植物在開花後會單枝枯萎,但不會整株死亡。
多肉植物的病害防治蟲害
紅蜘蛛
主要危害馬利筋亞科、大戟科、菊科、獨尾草科等科的多肉植物。以口器吮吸幼嫩莖葉的汁液,被害葉會出現永留不退的黃褐色瘢痕,甚至枯黃脫落。可查看葉背面是否有蜘蛛網,一般伴隨細小的紅色/白色/暗色的蟲子;如果有就可以基本判定爲感染紅蜘蛛了。
防治手段:可以通過加大環境溼度減少、避免蔓延。可用40%三氯殺蟎醇1000~1500倍液吸殺,或使用阿維菌素。

介殼蟲
多肉植物最常見的蟲害之一,喜歡附着在葉背面和葉片中心,危害面很廣,常危害葉片表皮相對薄且水分含量大的多肉植物,例如景天科和仙人掌科,但是對番杏科、獨尾草科、原蘿藦科及其他科的多肉植物危害較小。介殼蟲吸食莖葉汁液,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嚴重時出現枯萎死亡,同時還會誘發煤污病,是一種危害很大的昆蟲。它的高發期比紅蜘蛛早,常常在早春時就已開始大量繁殖。
防治手段:數量少時,可用牙籤、鑷子等尖銳物剔除,或是用溼棉籤將蟲體連帶其分泌物擦除。當數量多是可用護花神按其說明書比例調配好噴灑於葉面,葉片無法噴到的死角用棉籤沾藥水擦拭。此外,也可用速撲殺800~1000倍液或阿維菌素噴殺。在培養土中混以一定量的呋喃丹有預防作用,但藥效只有3個月左右。

根粉介殼蟲
俗稱根粉蚧,體型比多肉植物小,白色,極其不易被發現。常附着在植物根系上吸食根系水分,對所有多肉植物均有威脅,一般較常見於景天科、番杏科等無毒品種,獨尾草科有輕微毒性而故較少見。根粉蚧基本不露出土表,所有活動包括產卵繁殖也在土壤內部進行,當澆水較多時其部分成蟲和卵會從花盆底部的洞順水流出,危害其他植物,這也是它的主要傳播方式之一。根粉蚧的成蟲口器帶刺,吸食植物汁液時會造成許多傷口,從而誘發黑腐病,由於其防治困難,也是危害極大的蟲害之一。
防治手段:將感染根粉蚧的土壤全部更換,將花盆用鋼絲球刷洗乾淨(針對於盆壁粗糙的瓦罐、紅陶盆及水泥盆),隨後用消毒液浸泡,在不損壞花盆的前提下越久越好,可將一般方法無法殺死的蟲卵也根除。同時將被感染的植物的根系全部剪除,傷口乾燥癒合後重新發根,可使用生根粉。再植時將花盆刷洗乾淨,配以全新的介質即可。

玄灰蝶
一種蝴蝶,其幼蟲對多肉植物危害較大且不易被發現。常見於葉片較小或呈棍狀的景天科的多肉植物如乙女心、虹之玉等,而對於葉片大、薄或是帶有絨毛的則沒有危害。啃食葉片時時鑽到葉片中心從內而外啃食,故被發現時經常是植株全部葉片受損瀕臨死亡的狀態。
防治手段:使用濃度爲1:1200的蚧必治噴殺,效果較好,可以完全殺滅當批蟲卵及幼蟲。對於成蟲蝴蝶也一樣可用相同藥物殺死。當幼蟲、蟲卵及成蟲均處於微量時則可通過捕蟲網、鑷子統一集中殺死。但是最好的避免方法則是防止蝴蝶產卵,可通過將植物移入室內,或在植物外套高透明高透氣的塑料網。

病害
腐爛是多肉植物常出現的一種疾病,通常是由於澆水過多或養殖環境過於溼潤而引起的真菌感染。有些昆蟲比如粉蚧也會引起腐爛,尤其是根粉蚧。這些害蟲吸食植物汁液時造成的傷口會引起真菌感染。
腐爛的表現形式很多,而且早期不易察覺。要時刻警惕植物上褪色的區域,以及變軟、變糊狀的莖和葉子。
一旦多肉植物上有地方褪色並變軟發糊就是爛了,爛了就要立刻切掉,刀具和人手前後都要消毒以免傳染其他植株,真菌性感染要用殺菌劑噴灑植株,傷口必須完全乾燥後才能入土。
在處理腐爛的植株時務必保持器具的乾淨無菌,在碰其他植株之前務必仔細洗手。
冠部腐爛:用消毒的刀具削去感染部分,然後往傷口裏塞入碎木炭和硫磺,傷口應當完全乾燥。
頸部腐爛:切掉腐爛的部分,剩餘的可當做是扦插。要在傷口完全乾燥後才能入土。
真菌性腐爛:用乾淨的刀具切掉受損部分,覆上硫磺。用苯來特(一種殺菌劑)和代森錳鋅的混合溶劑噴灑植株。
黑腐病:用乾淨的刀具切掉感染部分,以苯來特噴灑,覆以硫磺。
化水:多肉在潮溼的環境中容易化水,這是一種影響多肉整體健康情況的病害,要注意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如發生,及時將出現化水的部分摘掉。否則,將會使整個植株死掉。
沒有上述藥劑的用一些平常用的消毒殺菌的藥物也可以。最重要的是把腐爛的部位切除,然後將植株放在通風處,等待傷口乾燥癒合。只要將腐爛部位切除,以多肉植物的頑強生命力一般都得以存活,一些較難培育的珍稀品種不在此列。
多肉植物的分佈區域非洲
非洲是全球最炎熱的大陸,但是人們不要據此認爲多肉植物都是喜歡炎熱的。事實上,非洲只有三個不大的地區分佈着較多的多肉植物種類,分別爲南非和納米比亞,加那利羣島和馬德拉羣島,以及馬達加斯加島和東非的索馬里、埃塞俄比亞。

南非和納米比亞
南非氣候相對冷涼,是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由於此地每年有一個明顯的較長的旱季,因而成爲世界上多肉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番杏科和阿福花科中的絕大部分多肉植物種類都分佈在這裏,景天科(青鎖龍亞科、伽藍菜亞科)、夾竹桃科和大戟科中的許多類羣也分佈於此地。南非又是地形和小氣候十分多樣的地區,大體上以東經25度爲界,東部年雨量超過500毫米,旱季在冬天;西部年雨量少於500毫米,越向西越乾旱,旱季在夏天,但南部沿海一帶則較溼潤。因而原產南非的多肉植物在習性上很不一樣,栽培上簡稱爲“夏型”種(夏季生長,冬季休眠)和“冬型”種(冬季生長,夏季休眠)。如景天科的青鎖龍屬、馬齒莧科和回歡草科(Anacampserotaceae)就可嚴格地分爲兩種類型,回歡草屬的“冬型”種和“夏型”種甚至在外形上也有明顯的區別。而通常認爲夏季休眠的生石花屬中,有日輪玉、紫勳和李夫人3個種,因分佈在南非東部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夏季不休眠。
納米比亞的氣候則比南非更爲乾旱,瀕臨大西洋的沿岸地區由於受強大的本格拉寒流的影響,少雨多霧,氣候特殊,形成一個很大的冷性沿岸沙漠———納米布沙漠。當地分佈的多肉植物,例如百歲蘭、夾竹桃科的亞羅漢屬(Richocaulon)和夾竹桃科的棒棰樹都是栽培繁殖非常困難的珍稀瀕危種。

加那利羣島和馬德拉羣島
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羣島和馬德拉羣島原由火山構成,土質肥沃。但由於附近有加那利寒流的影響,雨水不多。島上的多肉植物主要是景天科的蓮花掌屬、魔南景天屬、愛染草屬(Aichryson)。這三個屬共約119種 植物,在其他地區沒有分佈,屬於這兩羣島的特有種。此外,夾竹桃科的吊燈花屬有部分種類分佈在此。大戟科的墨麒麟、天門冬科的龍血樹(Dracaena draco,而非印度洋索科特拉島的D. cinnabari )也是當地的特產,株形高大,往往一株就可形成一個獨特的景觀。

馬達加斯加島及東非的索馬里、埃塞俄比亞
馬達加斯加島雖離非洲大陸僅400千米,但島上的動植物構成了獨特的體系。該島的氣候東北部和西南部截然不同。多肉植物主要分佈在西南部熱帶乾溼季氣候區。在植物分類上,和仙人掌科有親緣關係的龍樹科植物是該島特產。景天科伽藍菜屬植物分佈廣泛,但以該島最爲集中,有50餘種。夾竹桃科的非洲霸王樹,高達8米的樹幹挺拔、株形優美,和棕櫚科植物一起構成了該島獨特的風景;同屬的亞阿相界和惠比須笑也均爲該島特產,但更爲稀有。葫蘆科的多肉植物在國際上很流行,其中的兩個屬:沙葫蘆屬(Xerosicyos)和史葫蘆屬(Zygosicyos)是該島特產。
而東非各國(肯尼亞、坦桑尼亞、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也是重要的多肉植物分佈區。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分佈着天門冬科的大蒼角殿,葫蘆科的睡布袋以及大戟科翡翠塔屬植物等,都是很奇特的種類。索馬里全境是比較平坦的低高原,年降水量200—500毫米;當地分佈的多肉植物有蘆薈屬、沙漠玫瑰屬(Adenium)、鴨跖草科的藍耳草屬、夾竹桃科的苦瓜掌屬和凝蹄玉屬等。埃塞俄比亞海拔較高,夏季氣候冷涼,其特產的多肉植物,例如大戟科的巒嶽(Euphorbia abyssinica)等,株型非常高大,很稀有。
多肉植物的品種分類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約一萬餘種,在植物分類上隸屬一百多個科。
常見於人工栽培的多肉植物大多來自仙人掌科、番杏科、大戟科、景天科、獨尾草科、夾竹桃科(包括原蘿藦科)、天門冬科和菊科等科,此八科物種數量總和佔多肉植物的86%,尤其是全科爲多肉植物的番杏科和仙人掌科植物有植物各有2500餘種和2000餘種 。其它常見於含有多肉植物物種的科包括鳳梨科、鴨跖草科、馬齒莧科、回歡草科、葡萄科、酢漿草科、蕁麻科、石蒜科、苦苣苔科、脣形科、胡椒科、粟米草科、紫茉莉科、吊蘭科、土人蔘科、落葵科、瓣鱗花科、燈心草科、罌粟科、百合科、百部科、菝葜科、姜科、蘭科等。天南星科、牻牛兒苗科、福桂花科、龍樹科、葫蘆科、桑科、辣木科、薯蕷科、防己科、茶茱萸科、橄欖科、商陸科、漆樹科、豆科、西番蓮科、五加科、錦葵科、旋花科、胡麻科、莎草科、藜科、仙茅科、木棉科、報春花科、虎耳草科、石竹科、番木瓜科、秋海棠科、茄科、蒺藜科、千屈菜科、閉鞘姜科、旱金蓮科、杜鵑花科、毛茛科、小雞草科、玄蔘科、蔥科、秋水仙科、星捧月科、蒟蒻薯科、紫葳科、芭蕉科、紫金牛科、葉下珠科等科中部分屬於多肉植物範疇的種類在中國有引進,但相對不常見於國內市場。

傘形科、白花菜科、鳳仙花科、矛花科、紫草科、禾本科、楝科、梧桐科、使君子科、十字花科、茜草科、鳳仙花科、桑寄生科、刺蓮花科、野牡丹科、檀香科、無患子科、馬兜鈴科、桃金娘科、蓮葉桐科、藤黃科、蜜花科、紅木科、車前科、草海桐科、浜藜葉科、水麥冬科、小二仙草科、洋二仙草科、瑞香科、血皮草科、玉蕊科、毛石蒜科、薔薇科、藍嵩蓮科(Tecophilaeaceae)、馬鞭草科的多肉國內基本沒有或極少有引進。狸藻科的某些類羣雖然具肉質部位(如捕蟲堇等),但園藝上更習慣將其歸爲食蟲植物。甚至也有專家認爲屬於裸子植物的蘇鐵科、柏科、銀杏科、托葉鐵科、澤米鐵科、百歲蘭科、買麻藤科以及屬於蕨類植物的滿江紅科、槐葉蘋科、骨碎補科、木賊科、水韭科、松葉蕨科中也存在多肉植物。有些類羣則只是單純因爲玩家的愛好才被劃入多肉植物的範疇,如獨尾草科的刺葉樹屬、白花丹科、多須草科中的部分種。(注:原百合科包括許多常見的多肉植物,如瓦葦屬、龍舌蘭屬、蘆薈屬等;但APG III分類系統削減了百合科,原百合科中的物種被重新修訂爲8個科;原龍舌蘭科併入天門冬科。)

中國原產的多肉植物包括但不僅限於:景天科(景天屬、瓦松屬、
中國原生多肉植物——有邊瓦松(圖爲冬季休眠狀態)
中國原生多肉植物——有邊瓦松(圖爲冬季休眠狀態)
瓦蓮屬等)、藜科的較大一部分物種;番杏科(番杏、海馬齒、假海馬齒等)、粟米草科(粟米草、星粟草等)、夾竹桃科(麗江吊燈花、白首烏、潤肺草,肉珊瑚等)、馬齒莧科(馬齒莧,毛馬齒莧等)、鴨跖草科(鴨跖草等)、葡萄科、石蒜科、苦苣苔科、胡椒科、葫蘆科、薯蕷科、石竹科、報春花科、商陸科、五加科、旋花科、莎草科、瓣鱗花科、茄科的小部分物種。還有許多植物雖具有肉質部分,但在是否屬於多肉植物的問題上尚存爭議。

以下僅針對部分被廣泛認爲屬於多肉植物範疇的國內常見科屬進行列舉
景天科 Crassulaceae
景天科全科均爲多肉植物,共35屬,是廣義多肉植物定義下的第三大科。普遍喜強烈的陽光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國市場上較大一部分常見的多肉植物種類,例如朧月、虹之玉、玉龍觀音、玉蝶等均來自此科。

長生草亞科 Sempervivoideae
①石蓮屬(Sinocrassula):雲南石蓮、石蓮、立田鳳、綠花石蓮等
②瓦松屬(Orostachys):子持蓮華、狼爪瓦松、黃花瓦松等
③八寶屬(Hylotelephium):八寶景天等
④費菜屬(Phedimus):小球玫瑰等
⑤長生草屬(Sempervivum):觀音蓮、蛛絲卷絹等
⑥魔南景天屬(Monanthes):球魔南、多葉魔南、壁生魔南、香蕉魔南等
⑦蓮花掌屬(Aeonium):玉龍觀音、黑法師、山地玫瑰、小人祭等
⑧仙女杯屬(Dudleya):白菊、雪山仙女杯、法瑞諾莎、拇指仙女杯等
⑨擬石蓮花屬(Echeveria):玉蝶、月影、藍石蓮、麗娜蓮等
⑩景天屬(Sedum):乙女心、姬星美人、薄雪萬年草、費菜等
⑪風車草屬(Graptopetalum):朧月、桃之卵等
⑫厚葉草屬(Pachyphytum):星美人、千代田之鬆等

伽藍菜亞科 Kalanchoideae
①天錦章屬(Adromischus):庫珀天錦章、神想曲、瑪麗安等
②伽藍菜屬(Kalanchoe):寬葉不死鳥、玉吊鐘、長壽花、月兔耳、千兔耳等
③銀波錦屬(Cotyledon):熊童子、福娘、銀波錦、達摩福娘等
④奇峯錦屬(Tylecodon):阿房宮、鍾鬼、萬物想等

青鎖龍亞科 Crassuloideae
①青鎖龍屬(Crassula):玉樹、毛海星、若綠、稚兒姿等

菊科 Asteraceae

紫菀亞科 Asteroideae
①千里光屬(Senecio):佛珠、情人淚、七寶樹、錦上珠、普西利菊等
②厚敦菊屬(Othonna):黃花新月(紫玄月)、蠻鬼塔、鍾鬼等
③仙人筆屬(Kleinia):鐵錫杖、猩紅肉葉菊、天龍等

番杏科 Aizoaceae
番杏科是多肉植物第一大科,全科均爲多肉植物,共178屬,2000-2500種。大部分原產於南非,兩瓣肉質葉基部聯合對生。

大戟亞科 Euphorbioideae
①大戟屬(Euphorbia):虎刺梅、光棍樹、紅雀珊瑚、翡翠塔、布紋球等

巴豆亞科 Crotonoideae
①麻風樹屬(Jatropha):佛肚樹

獨尾草科 Asphodelaceae
獨尾草科是單子葉植物的一科,又稱阿福花科、日光蘭科、蘆薈科,科內多肉植物多分佈於非洲南部。

獨尾草亞科 Asphodeloideae
①蘆薈屬(Aloe):庫拉索蘆薈、不夜城蘆薈、翠花掌、鬼切蘆薈、琉璃姬孔雀、雪花蘆薈等
②十二卷屬/瓦葦屬(Haworthia):玉露、壽、玉扇、萬象、龍鱗、條紋十二卷、 瑞鶴等
③鯊魚掌屬(Gasteria):子寶、臥牛、春鶯囀等
④鱗芹屬(Bulbine):玉翡翠(佛座箍)、塊根壽、環尾狐猴等

夾竹桃亞科 Nerioideae
①沙漠玫瑰屬(Adenium):沙漠玫瑰、索科特拉沙漠玫瑰、阿拉伯沙漠玫瑰等

魚鰓木亞科/馬魯梯木亞科 Malouetioideae
①棒棰樹屬(Pachypodium):惠比須笑、棒棰樹、天馬空、雙刺瓶幹、霸王樹等

利筋亞科 Asclepiadoideae
①豹皮花屬(Orbea):精麗閣等
②犀角屬(Stapelia):大花犀角、毛絨角等
③劍龍角屬(Huernia):紫龍角、阿修羅、斑馬蘿藦等
④麗鍾角屬(Tavaresia):麗鍾角等
⑤球蘭屬(Hoya):三脈球蘭、裂瓣球蘭、花葉球蘭、心葉球蘭等
⑥眼樹蓮屬(Dischidia):百萬心、串錢藤、小葉眼樹蓮、大王花眼樹蓮等
⑦吊燈花屬(Ceropegia):愛之蔓、醉龍、武臘泉等
⑧凝蹄玉屬(Pseudolithos):凝蹄玉、擬蹄玉等
⑨火星人屬(Fockea):火星人等
⑩水牛角屬(Caramulla):水牛角等
⑪玉牛角屬(Duvalia):玉牛角等
⑫麗杯角屬(Hoodia):麗杯閣等
⑬寬杯角屬(Orbeanthus):寬杯角等
⑭南蠻角屬(Quaqua):南蠻角等
⑮姬筍角屬(Piaranthus):姬筍角等
⑯青龍角屬(Echinopsis):青龍角等
⑰海葵角屬(Stapelianthus):毛絨角等

綿棗兒亞科 Scilloideae
①哨兵花屬(Albuca):小蒼角殿、寬葉彈簧草、鋼絲彈簧草、毛葉彈簧草等
②虎眼萬年青屬(Ornithogalum):虎眼萬年青、橙花虎眼萬年青、伯利恆之星等
③油點百合屬(Ledebouria):油點百合等

龍舌蘭亞科 Agavoideae
①龍舌蘭屬(Agave):美洲龍舌蘭、金邊龍舌蘭、笹之雪、瀧之白絲、吉祥冠、雷神、虛空藏等
②絲蘭屬(Yucca):劍麻、象腳絲蘭、鳥喙絲蘭等

假葉樹亞科 Ruscaceae
①霧冰玉屬(Eriospermum):將軍幡、心葉霧冰玉等
②虎尾蘭屬(Sansevieria):金邊虎尾蘭、圓葉虎尾蘭、柱葉虎尾蘭、銀虎等
③酒瓶蘭屬(Beaucarnea):酒瓶蘭、胡克酒瓶蘭等

仙人掌科 Cactaceae
仙人掌科隸屬於石竹目,是廣義多肉植物定義下的第二大科。但因其形態的高度多樣性,有時會與其它科多肉植物分開討論,因而不算在狹義多肉植物範疇內。科內多數爲多年生草本植物,少數爲灌木或喬木狀植物。133屬,1500-1800種, 大多原產美洲熱帶、亞熱帶沙漠或乾旱地區,以墨西哥及中美洲爲分佈中心;少數分佈在北緯53°加拿大的和平河,以及海拔3 000米積雪的高寒地區。只有葦枝屬產於東非、馬達加斯加及斯里蘭卡。仙人掌屬和量天尺屬等少數屬種在中國南方諸省逸生。
多肉植物的文化背景世界有關多肉植物最古之文獻,爲英國王室植物園圖書館收藏之紀元前約350-287年間,希臘博物學家提奧弗拉斯特(Theophrastus)原著之英譯本《植物之探究》(Historia Plantarum,希臘文:Περὶ φυτῶν ἱστορία)一書。該書曾對大戟科(Euphorbiaceae)多肉植物有所描述,其英譯本原意如下:“基督羅西亞之木;一種帶刺植物,有葉及根,各枝均披銳次,枝葉折傷處流出大量乳液,此乳液與人類及其它動物之乳汁相似”。公元1175年,宋代范成大(號:石湖居士)所著《桂海虞衡志》“志草木”一篇中,曾提及“龍骨木”之名(“龍骨木,色翠青,狀如枯骨”),是東方最早提及多肉植物的文獻。十八世紀,瑞士植物學家奧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於1716年完成鉅著《多肉植物之歷史》(Plantarum Historia Succulentarum)三卷,始確立“succulent plant”一詞,爲多肉植物名稱之由來。德·堪多以後,復經過一系列之植物學家,研究發展而臻進步,如喬治·邊沁,約瑟夫·道爾頓·胡克,Charles Edwin Bessey,約翰內斯·戈特弗裏德·哈利爾(1868-1932),史蒂芬·恩德利希,奧古斯特·威廉·艾希勒,阿道夫·恩格勒,Alfred Barton Rendle(1885-1938),Oswald Tippo等,進而依花披(萼及瓣)和子房的關係位置,植物生態習性及花批的性質(無瓣、離瓣、合瓣)或依生態學、分佈學、遺傳學、組織學、地理學、化石學等而詳予分類,始有今日之細密詳實分類法。

在東方,對多肉植物之具體研究以日本較爲進步。日本自1769年研究風氣已很盛行,如當時之學者中澤以正曾著《中山傳信錄物產考》一書,書中含有大戟科多肉植物的繪圖介紹,並稱之爲“霸王鞭草”。日本明治時代園藝家鬆澤進之助氏,將“Succulent Plants”一詞譯成漢字“多肉植物”(タニク ショクブツ),是爲此名詞之來源。我國自明代以後,對多肉植物研究較少,但華南一帶民間栽培多肉植物卻很普遍,其中產自雲南之雲南石蓮(景天科)、球蘭(夾竹桃科)等頗爲有名。明朝李時珍撰《本草綱目》及高濂撰之《遵生八箋》(1591年),均對多肉植物有所提及。


保護現狀
在南非,對於每種植物最主要的威脅已經通過南非紅色瀕危物種名錄確定。對南非植物區的主要威脅包括基礎設施發展,城市擴張,作物種植,木材種植和開礦。自然植物們的生存環境被不可逆轉的破壞。這種自然環境上的損失是迄今爲止對南非植物造成的最嚴重的傷害。總共影響了1600多個種羣,其中大多都屬於多肉植物。外來侵入植物物種超過本土植物物種是另一個可怕的威脅。同時還出現了嚴重的棲息地退化,包括過度放牧,不適當的自然火災管理(包括太頻繁,太少或完全不發生季節性火災),清除森林和熱帶草原上的灌木和樹木等。這些不良因素可能會使自然植被完好無損,但卻會干擾甚至破壞重要的生態系統,導致對環境較爲敏感的物種的流失。
收穫這種利益是不可持續的,因爲這些利益來自於破壞性地去除野生植物和毀滅它們的棲息地,用於本地和國際貿易的樹皮(藥用和觀賞植物)以及建築和工藝材料。而另一個潛在危害是人口因素,包括由於人口密度高而導致的種羣繁殖成功率低。同時環境上還受水,土地或空氣的污染。對化學物質敏感植物,通常是受有害工業和農業化學物質影響而滅絕,如堆積的化肥,殺蟲劑和除草劑。物種動力學的變化表明由於本地物種收到自然相互作用的干擾,如傳粉媒介和分解者的喪失。而因此受到威脅的物種就容易滅絕。通常,嚴重的生存環境干擾可能會使一些本地物種具有競爭優勢,然後以與外來入侵植物“同流合污”,並且替代其他較爲脆弱敏感的本地物種。而氣候變化也已被確定爲對部分植物的威脅,特別是因氣候變化而導致無法正常休眠或者繁殖的植物就會大面積的死亡。而且因人爲因素造成的氣候變化並不容易預測,所以南非的一部分植物是相當危險的。當地有約25%的物種正處於瀕危狀態,有0.2%的物種在野外已經滅絕,例如番杏科金繩玉屬的多肉植物海葵(Jordaaniella anemoniflora),在野外已經絕跡。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16700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