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野外臺站:祖國版圖上的“科學寶石”
手機版

野外臺站:祖國版圖上的“科學寶石”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2.11W 次

野外臺站:祖國版圖上的“科學寶石”

每個野外臺站的背後都有一段不凡的經歷,都有一羣無私奉獻、淳樸可愛的人。目前,我國共有野外臺站130多個,它們在國家知識創新體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這130多個臺站都是祖國版圖上的“科學寶石”,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野外臺站則是其中的一個真實縮影和傑出代表。

沙坡頭站――包蘭鐵路的守望者

野外臺站:祖國版圖上的“科學寶石” 第2張
建站時間:1955年。

地理位置:寧夏自治區中衛縣境內。

建站背景:新中國建立初期,爲加快西北地區的經濟建設,中央政府決定修建包蘭鐵路。包蘭鐵路6次穿越總長度爲46公里的沙漠,沙坡頭段佔了16公里,而且此處的沙丘流動性極強,鐵路隨時有被掩埋的危險。

沙坡頭站是在竺可楨、劉慎諤等老一代科學家的直接指導下建成的,李鳴岡出任第一任站長,第一代科研人員大多來自中科院瀋陽林業土壤研究所。

50年來,在防沙固沙方面,沙坡頭人對生物固沙和工程固沙兩種手段進行了持續探索並逐步完善。除了捍衛包蘭鐵路,作爲一個科研定位站,沙坡頭站在科學領域的收穫和貢獻同樣是卓著的。

會同站――探索出8:2混交的經營模式 

野外臺站:祖國版圖上的“科學寶石” 第3張
建站時間:1959年。

地理位置:湖南省會通縣。

建站背景:杉木林是我國特有的森林物種,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然而經過人工栽培,大約四五十年後便會出現退化現象。通過長期的定位研究,會同站創立了人工林生態學,在國內最早提出杉木人工林立地類型劃分原則,揭示了杉木林生產力在不同時空尺度上的演變規律,並率先在國內開展山闊混交林長期定位與對比研究,並篩選出杉木與火力楠以8:2混交的優良經營模式。 

東川站――創新成果用於防治工程實踐

野外臺站:祖國版圖上的“科學寶石” 第4張
建站時間:1961年。

地理位置:雲南省東川市綠茂鄉。

建站背景:東川站所處的蔣家溝位於金沙江一級支流的小江流域,泥石流資源得天獨厚,40餘年來,東川站以觀測研究時間最長、資料積累豐富而名揚中外。 

該站通過長期的觀測實驗研究,在泥石流觀測實驗方法與技術,基礎資料積累,泥石流發生、流動、堆積機理,預警報技術開發與應用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創新性成果,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 

該站率先建立了暴雨泥石流預報模式,準確率達85{bf},預報提前時間達20~40分鐘;開發成功準確率達90{bf}的泥石流地聲報警和超聲波泥位報警系統,並應用於長江上游地區;對30餘條泥石流溝成功實施綜合治理;探索出了泥石流防治工程可行性評估的模型實驗系統技術與方法,爲某泥石流防治工程節約投資達24{bf}。 

內蒙古站――論文寫在大草原

野外臺站:祖國版圖上的“科學寶石” 第5張
建站時間:1979年。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東南。  

建站背景:1979年,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召開了草原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工作會議,提出了建立草原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開展草原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生產力提高途徑的研究。通過1980年到2004年連續24年的觀測,內蒙古站多年來在國際生態學研究和爭論的熱點問題――多樣性與穩定性關係的問題上作出了重要結論。這一成果發表在2004年9月的NATURE上,它不僅是對生態學理論的貢獻,也將有助於恢復與重建日趨嚴重退化的草地生態系統。

封丘站――鹽鹼地綜合治理開先河 

野外臺站:祖國版圖上的“科學寶石” 第6張
建站時間:1983年。

地理位置:河南省封丘縣。  

建站背景:華北平原風沙鹽鹼等一直是困擾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嚴重問題,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就在河南省封丘縣建立鹽鹼土治理試驗基地,研究對風沙鹽鹼的綜合治理。

自建站以來,封丘站一直承擔着來自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地方政府和部門以及國外基金會等多項科技攻關項目和研究課題,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建立了包括氣象、土壤、水分、鹽分、植物等長期定位監測數據及歷史研究數據的數據庫,爲國家研究該地區農業資源及生態環境演變提供第一手資料。該站目前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和聯合國部署在黃淮海平原從事農業、資源、生態和環境研究和觀測的一個重要野外基地。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164443.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