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土壤水分的調節
手機版

土壤水分的調節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1.08W 次

土壤水分的調節
爲了充分滿足作物生長髮育對水分的要求,避免水分過多或過少引起的危害,在作物生長期間要不斷對土壤水分進行調節。旱田土壤的主要矛盾則是水分不足,針對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及水資源狀況,調控土壤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改良土壤質地,增施有機肥料

實踐證明,壤土和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土壤較抗旱。

2、加強農田基本建設,促進土壤蓄水保墒

丘陵地區通過改變坡地地形,如修築梯田、保持田塊平坦來減少雨水徑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平原地帶凹凸不平的耕地,大搞平整土地,並結合耕作措施,解決水分分佈不均問題,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在低窪易澇及鹽鹼地塊,修築條田、臺田、完善田間排水系統,排除過多的水分及鹽分的危害。

3、發展農田水利,灌排結合

受到乾旱威脅的耕地,發展農田水利事業是抗旱最有效的措施。除新建大中型水庫外,還應根據當地水資源實際情況發展小型農田水利。充分利用當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修小水庫、抽水站、井和蓄水池,並做到渠系配套、工程配套,避免大水漫灌。儘量節水,大力發展噴灌、滴灌技術,節水(50%~70%)節能,擴大水澆地面積。大中型水庫,有計劃按時按量配水供水,加強渠系管理保護,制定作物的灌溉制度,保持適宜的土壤含水量,充分滿足作物各生育期對水的需求。

4、合理耕作、秋蓄春保相結合

我國北方有2/3無灌溉條件的旱作耕地,只有採取各種有效的抗旱保墒農業耕作措施,充分蓄積降水,減少地表蒸發等措施滿足作物的最低要求,才能獲得高產。秋天深翻地或耙地,疏鬆土壤,將秋雨和冬雪蓄入土壤深層,使春季得到水分的供應,稱秋蓄,即春墒秋蓄。

春保指耙耱保墒和鎮壓提墒措施。耙耱保墒是春天採用頂凌耙壓和楠漿打壟的方法,即在三月上、中旬土地晝消夜凍時進行耙地,減少大孔隙,防止跑墒。隨着水分下降農時需要,結合打坷垃、播種等進行耙耱、壓碎土塊,形成疏鬆表層,減少毛管水運動,降低地表蒸發,保持適當的含水量。當含水量進一步減少,表層土壤墒情不足時,可採用鎮壓提墒,利用鎮壓措施,將表層土塊壓碎,降低孔隙度,削弱氣態水向地表運動,減少水分損失,又有利於下層土壤水上升,種子吸水萌發。

深鬆也是很好的蓄水方式。目前在東北推廣的聯合耕種機安裝深鬆鏟。一般深鬆以後無論是冬季休閒或翌年秋作物生長期中,土壤含水量均高於一般耕翻的地塊。適時中耕、地面覆蓋等都能減少水分蒸發,起着抗旱保墒作用。

植樹造林、種肥(綠肥作物)種草等,也是調節土壤水分的有效措施。生產中,要根據具體情況,採用綜合措施,有力調控土壤墒情,確保農業高產穩產。

土壤孔性、結構性和耕性是土壤重要物理性質,吸收性能是土壤重要的物理化學性質,而酸鹼性則是重要的化學性質,這些性質將直接影響到植物根系的伸展、水分的滲透、通氣狀況及養分轉化,也直接影響到土壤保肥及供肥性能,因此,研究土壤肥力,培肥土壤應首先探索土壤的基本性質。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16408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