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研究發現“植物RNA”可操控人體基因
手機版

研究發現“植物RNA”可操控人體基因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2.67W 次

《細胞研究》一項令人震驚的發現

《細胞研究》,刊登了南大生命科學院張辰宇教授、曾科教授課題組的新發現:稻米中一些微小RNA(核糖核酸)能經過烹飪、咀嚼、消化後,“活着”進入動物體,並直接操控“宿主”的基因!

原本存在於大米、包菜內的元素竟然“跨界”進入人體,並直接操控“宿主”的基因!

你吃下一口米飯,飯粒中蘊藏的一些微小RNA就能“跑”進你的血液,從而影響你的身體。按這個說法,“被吃”的食物,一直在幕後悄悄改變着我們的身體嗎?要驗證這一點,讓我們先看一個實驗吧——

大米和西蘭花中含有的東西,人體血液中竟然也有!

做這個實驗的是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張辰宇教授。

他在稻米中發現了一個編號爲“168a”的植物微小RNA,其實它在稻米中的含量非常豐富,中國人吃的水稻各個品種中基本都含有它。而且實驗證明:即使米飯煮熟後,這種編號爲“168a”的植物微小RNA也是“活”的,它煮不死。

研究發現“植物RNA”可操控人體基因
那麼,這種植物微小RNA能否在被我們吃下後,再“活着”進入我們體內呢?爲了測試自己的假設,張辰宇和他的研究團隊找到了31名健康的中國人血液中的微小RNA,努力在其中搜尋植物微小RNA的存在。令他們吃驚的是,他們發現了大約40種類型的植物RNA在這31個人的血液中循環流通!在這些血液中的微小RNA中,濃度最高的是156a和168a——但是,此前已知的是它們在大米和諸如白花菜、包心菜和西蘭花之類的十字花科蔬菜中大量存在!

“植物RNA”哪來的?

人體中的“植物RNA”哪來的?竟然來自煮熟的米飯!

隨後,進入到動物實驗階段。以大米爲例,它到底是不是人體中這些植物RNA的來源呢?研究人員在小鼠的血液、肺、小腸和肝臟中檢測到這兩種濃度可變的微小RNA,當用糙米餵食小鼠(已證實煮熟的米飯也含有168a)後,它們的濃度顯著上升。

張辰宇說,發現這一現象,他自己都很驚訝。此前,科學界普遍認爲,食物中調控基因的微小RNA是不太可能被“吃”進人體的。

與遺傳“天書”DNA不同,RNA更像一個工人,能主動將DNA中的內容“翻譯”出來,行使各種生理功能。以前,科學家一直以爲各種RNA均是生命體“自產自銷”,但這次卻發現RNA家族中的“小個子”——微小RNA竟能“跨界”工作,在植物中產生,被動物吃下肚後,還能“興風作浪”。

張辰宇介紹,微小RNA十分特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吃的不僅僅是食物,還有信息。”

這些東西進入人體會怎樣?讓人更易得糖尿病。

微小RNA從植物中進入到人體,意味着什麼呢?張辰宇告訴記者,以“168a”爲例,實驗發現,它能與肝臟中一個基因的信使RNA結合,抑制該基因的蛋白表達,進而減緩低密度脂蛋白從血漿中清除的速度。“簡單說來,這會讓人更容易得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謝疾病。”他說,以往研究表明,中國人比西方人更易得糖尿病等代謝綜合徵,這或許與我們以稻米爲主的飲食結構有關。

趕緊追問,我們現在吃的大米里有哪些東西在“控制”我們?

張辰宇說,目前談不上是控制人類,因爲大米里面一直都存在着很多活性物質。微小RNA作爲新近發現的一種新的活性物質,它有很多品種,存在於大米中。這些品種有的對人有害,有的對人有益,都有待發掘。

如果有人別有用心,米里加東西,就會控制人類?

萬一未來有別有用心的人,在大米蔬菜里加入某種特定成分,是不是可以進入人體,從而“控制”人類呢?對於記者這個問題,張辰宇搖搖頭。記者隨後從其他途徑瞭解到,要進入人體,首先要滿足的條件是:經過高溫烹煮依然“活着”,而且能從植物中“活着”進入人體,要滿足這些條件比較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吃什麼補什麼,真有道理?

這個發現,讓“吃什麼補什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些“老話”似乎有了理論依據。

比如,我們除了吃“食物”以外,我們還在攝入“信息”:此信息即是微小RNA的序列特徵,因爲來源於不同食物的多種多樣的微小RNA一旦被人體吸收,將導致潛在的不同類型的基因對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古語“吃什麼補什麼”也許會得到科學解釋。而此前,關於“吃什麼補什麼”一直存在爭議。

父親的一句話,令他回國搞研究

微小RNA被發現的早期,還在哈佛大學做助理教授的張辰宇就意識到這一小分子的重要意義,決心在美國深入研究。但一次回國探親的被罵經歷,讓他改變了主意。

張辰宇的父親是哈工大的教授,工程院院士。有一次,張辰宇回國探親,父親的學生來探望老先生,很興奮地談到搞成了一項技術。此時,張辰宇在旁邊插嘴說,這項技術已經比美國落後5至7年了。然而,老爺子聽後勃然大怒:“如果我們不去搞,連這個東西也沒有!國外的技術雖然先進,但不是我們的!”這次談話,觸動了張辰宇,2004年他離開哈佛,毅然回國,受聘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令張辰宇教授高興的是,2006年底,他們研究團隊的主要成員曾科教授也在他的感召下,放棄在美國EMORY醫學院的研究助理教授職位回國,加入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受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假說太“詭異”,學生們根本無法相信

此次研究的植物基因跨“界”影響動物乃至人類,在許多人眼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談到所遇到的困難,張教授笑着說,最主要的是開始的時候,不知如何設計合適的實驗。而且進行了一年左右的時候,由於該假說過於“詭異”,學生們幾乎無法相信。

在採訪中,張辰宇教授總是把團隊掛在嘴邊。他甚至說:“如果不是報道我們的團隊,我不會接受採訪。”在這個研究團隊裏,有6名教授、11名副教授,還有一大批年輕講師、博士後……張教授說,是大家共同努力,纔有了今天的結果。(摘自《揚子晚報》)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162370.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