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羅漢松的栽培技術
手機版

羅漢松的栽培技術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1.51W 次
羅漢松的栽培技術
喜溫暖溼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略差,怕水澇和強光直射,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移植以春季3~4月最好,小苗需帶土,大苗帶土球,也可盆栽。栽後應澆透水。生長期保持土壤溼潤。盛夏高溫季節需放半陰處養護。每2月施肥1次。冬季盆栽注意防寒,盆鉢可埋入土內,並減少澆水。


管理要點

光照
羅漢松屬於中性偏陰性樹種,能接受較強光照,也能在較蔭的環境下羅漢松生長。雖然夏季溫度較高,陽光強烈,但由於羅漢松大樹在高溫強光的條件下有利於保持樹姿葉形,所以在夏季也不必對羅漢松大樹進行遮蔭。而羅漢松小苗由於組織幼嫩,不宜長時間強光照射,建議最好放在樹蔭下養護。
澆水
羅漢松不是松科植物,並不耐乾旱。恰恰相反,羅漢松耐陰溼,生長期要注意經常澆水,但不宜漬水。順德地區夏季晴天時要注意經常澆水,一般要在早晚各澆一次水,另外還要經常噴葉面水,使葉色鮮綠,生長良好。夏季雨水通常也比較多,羅漢松不耐澇,要注意防止長時間積水。
施肥
羅漢松喜肥,應薄肥勤施,肥料以氮肥爲主,可加入適量黑礬,漚製成礬肥水。生長期可1~2個月施肥一次,施肥可結合澆水同時進行(水肥比例爲9:1)。成片大面積種植的羅漢松可採用半園狀溝施法,每次施速溶性複合肥300~500克。盆栽的可每次噴含複合肥0.5%~1.0%的水肥或稀薄餅液水肥。

造型技術
羅漢松藝術造型的宗旨就是“因樹造型”、“因材施藝”,運用高羅漢松超的藝術表現手法從普通的樹形裏挖掘出最高的藝術境界,最大限度的提升觀賞價值。


造型手法

常用的手法有剪、扎、壓、捆、吊等。修剪造型較簡單,扎、壓、捆、吊等造型手法較難,對造型者的藝術想象力、操作技巧和樹體的莖幹、枝條狀況要求較高,在造型過程中必須根據苗木的本身自然美來進行藝術加工,也就是必須因樹制宜,美上加美,做到造型剛強有力,層次分明。
1、剪:可利用羅漢松耐修剪和葉形小的特點,製作各種造型,如圓球形、圓錐形、多層球形等,只需根據事先設計的圖形修剪即可。如修剪三層球形時,先選擇一主幹明顯,直立狀較好的樹苗。如修剪設計爲總高2米的三層球形,則低層高約50釐米,中間層高約40釐米,最上層高30釐米,需剪去一二層間45釐米和二、三層間35釐米主幹的所有枝條,然後修剪三個球形。以上中下三球漸大爲宜,以求比例協調有較好的觀賞性,一般新枝抽梢20~30釐米時修剪爲宜,需多次修剪,使各層球形圓實緊湊。
2、扎:扎法造型可選用結實的竹棍和強韌的麻繩,將竹棍和枝幹用麻繩紮緊、綁實,再把竹棍的一端固定在主幹上,從而通過調整竹棍的方向,使枝幹按照造型者的意願朝特定的方向生長,達到造型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扎法造型適用於樹齡較小的羅漢松,而樹齡較大的羅漢松因其枝幹粗壯,使得造型難度大且效果不佳。
3、壓:壓法造型主要是通過將主幹壓彎、傾斜的方法,使樹體在斜面上呈現出一種與直立層面完全不同的藝術美感。由於羅漢松的枝幹似人的手臂,而簇生成半球狀的葉着生在枝幹頂部好似人的手掌,再配上壓彎的樹體,就好像一位迎賓員正彎腰屈臂,歡迎賓客的到來,非常生動形象。需要注意的是,將樹體壓彎後,必須用木樁支撐傾斜的一端,防止樹體應傾斜過度而倒伏,並在木樁與樹體的接觸面之間墊上厚度適中的稻草,避免樹體受傷


市場現狀

羅漢松雖原產中國,但由於歷史原因,樹齡足夠老的大型羅漢松數量卻寥寥無幾,大規格的羅漢松綠化苗數量也極爲有限。作爲慢生樹種的羅漢松,本身不可快速複製,現有的數量遠遠滿足不了庭院綠化與高檔住宅景觀的需求,尤其是大規格造型優美的羅漢松更是一樹難求。據瞭解,現在市場上胸徑10釐米以上的工程苗主要依靠進口。
中國廣東以家庭消費爲主,據瞭解,在廣東,家庭成爲羅漢松消費的主力軍,購買比例約爲30%,偏向選擇中高端產品,其次分別爲園林綠化單位約20%,企事業單位約佔20%,收藏家約佔15%羅漢松,其他用途約15%。
業內人士分析,家庭消費比重會越來越大,且價格消費將更趨理性。隨着珠三角地區經濟的發展,在城市的鋼筋水泥“森林”中擁有一個可供休閒的花園不再是金字塔頂部階層的特權,越來越多的私家花園悄然興起。羅漢松神韻清雅挺拔,自有一股雄渾蒼勁的傲人氣勢,再加上契合中國文化“長壽”、“守財吉祥”等寓意,追求高品位庭院美化的主人往往喜歡種上一兩株羅漢松,爲打造自己的“園式物語”添上神來之筆。
逐步開拓外省市場,中國北方市場以政府消費爲主,市政重點綠化工程、道路工程對工程苗的拉動明顯,對景觀苗、工程苗需求量大。廣東羅漢松經營企業抓住這一商機,開拓外省市場。但總體來講,珠三角市場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龍言園藝2012年銷往外省的羅漢松數量佔該企業總銷量的90%,其他經營羅漢松的企業情況大致相同。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203229.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