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佛肚竹的形態特徵
手機版

佛肚竹的形態特徵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3.05W 次
佛肚竹的形態特徵
基部第一、二節上還生有短氣根;
本種常作盆栽,施以人工截頂培植,形成畸形植株以供觀賞;在地上種植時則形成高大竹叢,偶爾在正常竿中也長出少數畸形竿。
經查閱小佛肚竹B. ventricosa cv. Nana的主模式標本,溫太輝85501 (Holotyp.,ZJFI),證實它和佛肚竹B. ventricosa McClure完全一樣,且其描述中所強調的區分特徵,也與F. A. McClure在原始描述中所述及的特徵相同,故應予合併。


竿二型:正常竿高8-10米,直徑3-5釐米,尾梢略下彎,下部稍呈“之”字形曲折;節間圓柱形,長30-35釐米,幼時無白蠟粉,光滑無毛,下部略微腫脹;竿下部各節於籜環之上下方各環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基部第一、二節上還生有短氣根;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三、四節開始,各節具1-3枝,其枝上的小枝有時短縮爲軟刺,竿中上部各節爲數至多枝簇生,其中有3枝較爲粗長。


畸形竿通常高25-50釐米,直徑1-2釐米,節間短縮而其基部腫脹,呈瓶狀,長2-3釐米;竿下部各節於籜環之上下方各環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帶;分枝習性稍高,且常爲單枝,均無刺,其節間稍短縮而明顯腫脹。籜鞘早落,背面完全無毛,干時縱肋顯著隆起,先端爲近於對稱的寬拱形或近截形;籜耳不相等,邊緣具彎曲繸毛,大耳狹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寬5-6毫米,小耳卵形,寬3-5毫米;籜舌高0.5-1毫米,邊緣被極短的細流蘇狀毛;籜片直立或外展,易脫落,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基部稍作心形收窄,其寬度稍窄於籜鞘之先端。葉鞘無毛;葉耳卵形或鐮刀形,邊緣具數條波曲繸毛;葉舌極矮,近截形,邊緣被極短細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9-18釐米,寬1-2釐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漸尖具鑽狀尖頭,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


假小穗單生或以數枚簇生於花枝各節,線狀披針形,稍扁,長3-4釐米;先出葉寬卵形,長2.5-3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先端鈍;具芽苞片1或2片,狹卵形,長約4-5毫米,13-15脈,先端急尖;花期花期5~7月,果期7~9月。小穗含兩性小花6-8朵,其中基部1或2朵和頂生2或3朵小花常爲不孕性;小穗軸節間形扁,長2-3毫米,頂端膨大呈杯狀,其邊緣被短纖毛,穎常無或僅1片,卵狀橢圓形,長6.5-8毫米,具15-17脈,先端急尖;外稃無毛,卵狀橢圓形,長約9-11毫米,具19-21脈,脈間具小橫脈,先端急尖;內稃與外稃近等長,具2脊,脊近頂端處被短纖毛,脊間與脊外兩側均各具4脈,先端漸尖,頂端具一小簇白色柔毛;鱗被3,長約2毫米,邊緣上部被長纖毛,前方兩片形狀稍不對稱,後方1片寬橢圓形;花絲細長,花葯黃色,長6毫米,先端鈍;子房具柄,寬卵形,長1-1.2毫米,頂端增厚而被毛,花柱極短,被毛,柱頭3分,長約6毫米,羽毛狀。穎果未見。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203158.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