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百脈根Lotuscorniculatus
手機版

百脈根Lotuscorniculatus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2.78W 次
百脈根Lotuscorniculatus

百脈根又名五葉草(四葉草)是一種豆科植物,這種植物在中國南北等地均有栽培。鳥足豆、牛角花,是多年生豆科百脈根屬草本植物,原產歐亞大陸溫帶地區,中國河北、雲南、貴州、四川、甘肅等地均有野生種分佈。1980年以後,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從加拿大等國引入百脈根栽培品種,廣泛用於果園生草、綠肥、草場改良及牧草。百脈根耐瘠薄、固土防沖刷能力強,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是貴州栽培利用和草山改良的一種優良豆科牧草。...

百脈根的介紹百脈根又名五葉草(四葉草)是一種豆科植物,這種植物在中國南北等地均有栽培。鳥足豆、牛角花,是多年生豆科百脈根屬草本植物,原產歐亞大陸溫帶地區,中國河北、雲南、貴州、四川、甘肅等地均有野生種分佈。1980年以後,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從加拿大等國引入百脈根栽培品種,廣泛用於果園生草、綠肥、草場改良及牧草。
百脈根耐瘠薄、固土防沖刷能力強,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是貴州栽培利用和草山改良的一種優良豆科牧草。
百脈根花期5-9月,果期7-10月。
百脈根的形態特徵百脈根爲多年生草本,高15-50釐米,全株散生稀疏白色柔毛或禿淨。具主根。莖叢生,平臥或上升,實心,近四棱形。羽狀複葉小葉5枚;葉軸長4-8毫米,疏被柔毛,頂端3小葉,基部2小葉呈托葉狀,紙質,斜卵形至倒披針狀卵形,長5-15毫米,寬4-8毫米,中脈不清晰;小葉柄甚短,長約1毫米,密被黃色長柔毛。

百脈根傘形花序;總花梗長3-10釐米;花3-7朵集生於總花梗頂端,長 (7) 9-15毫米;花梗短,基部有苞片3枚;苞片葉狀,與萼等長,宿存:萼鐘形,長5-7毫米,寬2-3毫米,無毛或稀被柔毛,萼齒近等長,狹三角形,漸尖,與萼筒等長;花冠黃色或金黃色,幹後常變藍色,旗瓣扁圓形,瓣片和瓣柄幾等長,長10-15毫米,寬6-8毫米,翼瓣和龍骨瓣等長,均略短於旗瓣,龍骨瓣呈直角三角形彎曲,喙部狹尖;雄蕊兩體,花絲分離部略短於雄蕊筒;花柱直,等長於子房成直角上指,柱頭點狀,子房線形,無毛,胚珠35-40粒。莢果直,線狀圓柱形,長20-25毫米,徑2-4毫米,褐色,二瓣裂,扭曲;有多數種子,種子細小,卵圓形,長約1毫米,灰褐色。

百脈根是豆科百脈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明顯,側根衆多,分佈於30~60釐米土層中。莖枝叢生,匍匐生長,莖光滑,長60~90釐米。掌狀三出複葉,小葉倒卵形,短葉柄。有大托葉,形似葉片,故名五葉草。傘形花序,小花4~8朵,位於長花梗頂端,花色淡黃至深黃。莢長圓,聚生花梗頂端,散開,狀如鳥足,故有鳥足豆之稱,每莢含種子10~15粒。種子細小,腎形,光滑,橄欖色,棕色或墨綠色,千粒重1.0~1.2克。

百脈根爲牧草綠肥作物,莢果褐色。矩圓筒形,長27毫米,闊約4毫米,有多數種子。花期7月。果期9月。百脈根是豆科百脈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5釐米。莖叢生,無明顯主莖,莖長80cm,光滑無毛,直立或匍匐長。葉爲三出複葉,蝶形花冠,黃色。

百脈根花4朵排列成頂生的傘形花序;基部託着3枚葉狀苞片;花長1.4釐米;萼黃綠色,近於膜質,內外均被有長硬毛,長約6毫米披針形,與萼簡等長或較長;花冠黃色,干時或成藍綠色,旗瓣倒卵形,長9~13毫米,闊6毫米,具較長的較龍骨瓣稍長,瓣彎曲約成135°,雄蕊10,成2束;長而彎曲,頂生。主根深長,側根多而發達。根分佈於60釐米土層中。莖枝叢生,匍匐生長,莖光滑,長90釐米。掌狀三出複葉,小葉倒卵形。

百脈根有大托葉,形似葉片,故名五葉草。傘形花序,小花8朵,位於長花梗頂端,花色淡黃至深黃。莢長圓,聚生花梗頂端,散開,狀如鳥足,故有鳥足豆之稱,每莢含種子15粒。種子細小,腎形,光滑,棕色或墨綠色,千粒重1.2克。百脈根是豆科百脈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5釐米。

百脈根莖叢生,無明顯主莖,莖長30-80cm,光滑無毛,直立或匍匐生長。 主根深長,側根多而發達。根分佈於60釐米土層中。莖枝叢生,匍匐生長,莖光滑,長90釐米。掌狀三出複葉,有大托葉,形似葉片,故名五葉草。傘形花序,小花4~8朵,位於長花梗頂端,花色淡黃至深黃。莢長圓,聚生花梗頂端,散開,狀如鳥足,故有鳥足豆之稱,每莢含種子10~15粒。
種子細小,腎形,光滑棕色或墨綠色,千粒重1.2克。

百脈根花期5-9月,果期7-10月。
百脈根的生態習性百脈根喜溫暖溼潤氣候,耐瘠、耐溼、耐蔭、可在林果行間種植。
百脈根最適宜溫度爲18-25℃,開花要求21-27℃。耐寒力較差,幼苗易受凍害,成株剛有一定耐寒能力,-3--7℃下莖葉枯黃。耐熱能力比紫花苜蓿稍強,耐旱能力比苜蓿稍差,比紅三葉和白三葉強,喜溼潤不耐廕庇。
百脈根的栽培技術栽培要點
施肥
百脈根播種後,利用年限較長,耗肥量較大,要結合秋耕深翻一次施足底肥,每畝施有機肥1500~2500千克,標準過磷酸鈣25~50千克,過磷酸鈣須事先與有機肥混合,灑水使其溼潤,堆積腐熟發酵20~30天再施用。播前結合深耕,每畝施硝酸銨5~10千克,促進幼苗生長。

土壤
百脈根喜肥沃能灌溉的粘土、沙壤土、酸性土、微鹼性土壤,pH值6.2-6.5爲最適宜。在瘠薄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或短期受淹地亦能生長。
百脈根適於放牧,耐踐踏,再生性強,耐旱力強於白三葉和紅三葉弱於苜蓿,耐酸能力爲苜蓿和紅三葉所不及,但酸度過大,會影響根瘤的形成和固氮作用的進行。適宜在肥沃、灌溉良好的粘壤土上生長,但在砂壤土、土層淺,土質瘠薄、徽酸或微鹼性土壤均可生長。適宜土壤pH值爲6.2~6.5。不耐陰,需長日照,充分開花需日照14~6小時;日照不足,開花減少,出現嚴重匍匐生長;弱光下,莖枝和根生長均受抑制。幼苗耐寒力較差,且在冬季氣溫較低,土壤水分不足的地區則不能越冬。

溫度
百脈根喜溫暖溼潤氣候,最適宜溫度爲18-25℃,開花要求21-27℃。耐寒力較差,幼苗易受凍害,成株剛有一定耐寒能力,-3--7℃下莖葉枯黃。耐熱能力比紫花苜蓿稍強,耐旱能力比苜蓿稍差,比紅三葉和白三葉強,喜溼潤不耐廕庇。

種植管理
耕作
百脈根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沙壤土,粘壤土,瘠薄地,排水不良的低溼地,微酸性或微鹼性土壤均可種植。種子細小,幼苗細弱,出土能力差,要求精細整地,才能保證全苗。在上年前作收穫後即應伏耕、秋耕、滅茬除草。旱作地秋季耙耱[4] 保墒蓄水,冬季鎮壓保墒,灌區要進行冬灌泡地,冬春耙耱鎮壓保墒。翌年播種前進行淺耕整地,達到土塊細碎,地面平整。

田間管理
幼苗生長緩慢,易受雜草危害,要及時中耕,鬆土鋤草,嚴禁放牧,踐踏毀壞幼苗。草地建植後,也不能放牧利用過重,或在灌水,降雨後放牧,免損生機。每次放牧利用後,要間隔半月,以恢復再生。每次放牧或刈割後,灌區要結合灌水追肥,旱地要利用降雨追肥。每畝施過磷酸鈣10~15千克,磷二銨或硝酸銨4~5千克。刈割留茬5~8釐米,放牧留茬10~15釐米。

收穫利用
花期長,種子成熟不盡一致,成熟後易裂莢落粒,在70%的果莢變爲黑褐色時,即可刈割收種,有條件可隨熟隨收,分期進行。人工草地用於刈割利用的適宜期爲初花期至盛花期,用於放牧利用開始期爲分枝期至孕蕾期,或草層高度達20釐米時適度放牧,切忌重牧或降雨、灌水後放牧。根茬地肥效很高,常與禾穀類糧草作物和經濟作物輪作倒茬利用。種子田和水土保持種植地是良好蜜源地,花期來臨,將蜂箱運置四周,促進傳粉,增加種子產量,充分利用蜜源。
百脈根的繁殖方式播種
百脈根種子田播種,用國家或省級牧草質量標準規定的Ⅰ級種子;收草地,放牧地播種Ⅰ、Ⅱ、Ⅲ級種子均可。
百脈根種子硬實率高,播種前要進行硬實處理,處理方法有:有機械法擦傷種皮,用溫水浸泡24小時,晾乾再播;用濃硫酸浸泡20~30分鐘,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再播,播種量因利用目的而定,種子田條播,每畝0.4~0.5千克,行距30~40釐米。收草地條播,每畝0.5~0.6千克,行距20~30釐米,撒播0.7~0.8千克,與禾本科牧草混播,百脈根佔40~50%。播種深度1~2釐米。
播種期因地區間氣候差異而不同,寒冷地區應早春播種,溫暖地區可以春播,也可以夏播和秋播,秋播不應遲於8月下旬,要使幼苗有1個月以上的生長期,以利越冬。補播改良天然草地的可以在入冬時寄予過冬播種。建立永久性人工草地時,可以單播,也可以混播,常用適宜混播組合草種有草地早熟禾、無芒雀麥、雞腳草、多年生黑麥草、高牛尾草等。混播比例,百脈根佔40~50%爲宜。在進行純種繁育時,可用根或莖切段扦插繁殖。在補播改良天然草地時,可調整控制利用,以利種子充分成熟,便於藉種子自然落粒,自行繁衍改良。
百脈根的病害防治百脈根常見病害有草原毛蟲類、盲蝽類、苜蓿籽蜂、蠐螬、苜蓿夜蛾、小麥皮薊馬、葉蟬類。百脈根的品種分類相關的種
高原百脈根Lotus alpinus (DC.) Ramond
尖齒百脈根Lotus angustissimus L.
蘭嶼百脈根Lotus australis Andrews
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 L.
百脈根(原變種)Lotus corniculatus L. var. corniculatus
光葉百脈根(變種)Lotus corniculatus L. var. japonicus Regel
新疆百脈根Lotus frondosus (Freyn) Kuprian.
短果百脈根Lotus praetermissus Kuprian.
細葉百脈根Lotus tenuis Waldst. & Kit. ex Willd.
翅莢百脈根Lotus tetragonolobus L.
百脈根的分佈區域百脈根原產於歐、亞兩洲溫暖地區,現世界各國廣泛栽培利用。
19世紀後期開始栽培,我國四川、貴州、廣西、湖北、江蘇、河北、新疆、甘肅(主要是隴南山區)均有野生分佈,貴州黔中、黔西北地區均有野生種分佈。
百脈根的作用用途飼用價值
百脈根莖細葉多,產草量高,一般畝產鮮草1500~3000千克,高者可達4000千克,刈割後,再生緩慢,一般每年刈割2~3次。營養含量居豆科牧草的首位,特別是莖葉保存養分的能力很強,在成熟收種後,蛋白質含量仍可達17.4%,品質仍佳。刈割利用時期對營養成分影響不大,因而飼用價值很高。
其莖葉柔軟細嫩多汁,適口性好,各類家畜均喜食。可刈割青飼,可調製青乾草,加工草粉和混合飼料,還可用作放牧利用。用於青飼或放牧時,其青綠期長,含皁素低,耐牧性強,不會引起家畜膨脹病,爲一般豆科牧草所不及。因其耐熱,夏季一般牧草生長不良時,百脈根仍能良好生長,延長利用期。

其他用途
百脈根根系發達,側根着生衆多根瘤,根茬地翻耕後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氮素,改土肥田效果好,對後作增產作用大,常與禾穀類糧草料及油料、經濟作物輪作倒茬利用。莖枝匍匐生長,枝葉茂密,覆蓋度大,在荒坡裸地種植,護坡保持水土性能好。花期長,昆蟲傳粉,是很好的密源植物。
百脈根壽命長,可與禾本科牧草混播,建立永久性刈牧兼用草地。種子有落地自生,自行繁衍習性,可用來補播天然草地,可使草地經久不衰,提高產量和質量。根和莖都有從腋芽生出新枝的能力,可切成短段作扦插繁殖,在牧草純種繁育和育種中有很高的價值,種子結實率高,繁殖係數大,每畝可產種子40~70千克,利於推廣。
百脈根的食療或藥用價值藥用價值
【歸經】:肺經
【功效】:補虛;清熱;止渴
【考證】:出自《唐本草》
【科屬分類】:豆科
【主治】:虛勞;陰虛發熱;口渴
【功效分類】:補益藥
【性味】:甘;苦;微寒
【藥材基源】:爲豆科植物百脈根的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8克;或浸酒;或入丸、散。
【出處】:《中華本草》

應用價值
鮮草含幹物質23%,幹物質中含粗蛋白質11.30%,粗脂肪2.17%,粗纖22.17%,無氮浸出物54.36%,粗灰分10.0%。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用於風熱咳嗽,咽炎,扁桃體炎,胃中痞滿疼痛;外用治溼疹,瘡癤,痔瘡。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加冰片少許,搗爛外敷。
百脈根的園林用途引進種適應性強,產量高,是貴州栽培利用和草山改良的一種優良豆科牧草。百脈根耐瘠薄、固土防沖刷能力強,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所,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草原工作隊,甘肅草原生態所等單位,先後從外地引進良種在蘭州、武威、岷縣、榆中、慶陽等地開展引種試驗,做了大量的工作,雖在各地生長良好,但都未進入在生產中推廣應用的階段
百脈根的花語百脈根花語:重逢之日。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18604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