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植物知識 > 花生
手機版

花生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2.9K 次

花生簡介

花生
花生 第2張
花生是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種子,因是在花落以後,花莖鑽入泥土而結果,所以又稱“落花生”,又由於營養價值高,吃了可延年益壽,故又稱爲“長壽果”。落花生屬蝶形花科落花生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南美洲一帶。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國家有100多個,亞洲最爲普遍,次爲非洲。據中國有關花生的文獻記載栽培史約早於歐洲100多年。花生被人們譽爲“植物肉”,含油量高達50%,品質優良,氣味清香。除供食用外,還用於印染、造紙工業。花生也是一味中藥,適用營養不良、脾胃失調、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症。花生的栽培管理技術性也相對較強。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根部有豐富的根瘤;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釐米,莖和分枝均有棱,被黃色長柔毛,後變無毛。葉通常具小葉2對;托葉長2-4釐米,具縱脈紋,被毛;葉柄基部抱莖,長5-10釐米,被毛;小葉紙質,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長2-4釐米,寬0.5-2釐米,先端鈍圓形,有時微凹,具小刺尖頭,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被毛,邊緣具睫毛;側脈每邊約10條;葉脈邊緣互相聯結成網狀;小葉柄長2-5毫米,被黃棕色長毛;花長約8毫米;苞片2,披針形;小苞片披針形,長約5毫米,具縱脈紋,被柔毛;萼管細,長4-6釐米;花冠黃色或金黃色,旗瓣直徑1.7釐米,開展,先端凹入;翼瓣與龍骨瓣分離,翼瓣長圓形或斜卵形,細長;龍骨瓣長卵圓形,內彎,先端漸狹成喙狀,較翼瓣短;花柱延伸於萼管咽部之外,柱頭頂生,小,疏被柔毛。莢果長2-5釐米,寬1-1.3釐米,膨脹,莢厚,種子橫徑0.5-1釐米。花果期6-8月。

花生 第3張
莢果果殼堅硬,成熟後不開裂,室間無橫隔而有縊縮(果腰)。每個莢果有2~6粒種子,以2粒居多,多呈普通型、斧頭型、葫蘆型或繭形。 每莢3粒以上種子的莢果多呈曲棍形或串珠型,百粒重一般50~200克,果殼表面有網絡狀脈紋。種子三角形、桃形、圓柱形或橢圓形,一般底端鈍圓或略平,梢端胚根突出。種皮有白、粉紅、紅、紅褐、紫、紅白或紫白相間等不同顏色。子葉佔種子總重量的90%以上。胚芽隱藏在兩片肥厚的子葉中間,由主芽和兩個子葉節側芽組成。

花生別名

金果,長壽果、長果、番豆、金果花生、地果、果子、地豆、唐人豆、花生豆、花生米、落花生和長生果。

生長習性

花生宜氣候溫暖,生長季節較長,雨量適中的沙質土地區。

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從播種到開花只用一個月多一點時間,而花期卻長達兩個多月。它的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部。花生開花授粉後,子房基部的子房柄不斷伸長,從枯萎的花管內長出一根果針,呈紫色。果針迅速地縱向伸長。它先向上生長,幾天後,子房柄下垂於地面。在延伸的過程中,子房柄表皮細胞木質化,保護幼嫩的果針入土。

當果針入土後達5~6釐米時,子房開始橫臥,肥大變白,體表長出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種養分以供生長髮育的需要。這樣一顆接一顆的種子相繼形成,表皮逐漸皺縮,莢果逐漸成熟,形成了我們所見的花生果實。

關於花生的原產地

花生 第4張
文獻記載有原產巴西、原產中國、原產埃及等三種說法。據Brukill記載(A. Dictionary of the Economic Products of the Malay Peninsula, 206. 1966),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美洲,不久,西班牙派出Oviedo到海地任管理資源長官,Ovido於1513-1524年在海地。他記載在當時印第安人園圃中已大量種植花生。林奈的植物種志(1753)記載,花生產地爲巴西、祕魯Hutchinson (Evolution and Phylogeny of Flowering Plants, 1964)記載花生原產於熱帶美洲。又據J. C. Willis原著A Dictionary of Flowering Plants and Ferns, 8 ed. 1973:花生屬有15種,產於巴西及巴拉圭。可見花生原產於南美洲巴西一說較爲可信。在我國,山東生長最佳。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花生的應用

落花生爲重要油料作物之一,種子含油量約45%,除食用外,亦是制皁和生髮油等化妝品的原料;油麩爲肥料和飼料;莖、葉爲良好綠肥,莖可供造紙。

花生何時引入我國

花生 第5張
據現在所瞭解,明代以前未有記載花生的文獻。最早記載花生的文獻爲1503年(明弘治十六年)的江蘇《常熟縣誌》,隨後有1504年(明弘治十七年)的《上海縣誌》和1506年(明正德元年)的《姑蘇縣誌》。清初王鳳九所著《匯書》才明確指出,“此神(花生)皆自閩中來”清初1655年王沄所著《閩遊記略》中說:“落花生者——今江南亦植之矣。”清檀萃著《滇海虞衡志》(1799)記載,落花生爲“宋元間與棉花、番瓜、紅薯之類,粵估從海上諸國得其種歸種之,——高、雷、廉、瓊多種之。”因此可以認爲約在16世紀初葉或中葉,即明代弘治至嘉靖年間,由華僑將花生種子引進福建、廣東,然後逐漸引至他省,形成爲我國的重要油料植物。

地理分佈

國內分佈:花生爲豆科作物,優質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種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長生果”。落花生源於山東乳山,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南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約於十六世紀傳入中國,十九世紀末有所發展。現今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佈於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區。

世界分佈:2004年世界花生產量爲3572.3萬噸,主要分佈於亞洲、非洲和美洲,這三個地區的花生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99%以上。其中亞洲的花生產量爲2400.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67.20%,主要生產國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緬甸,產量分別是1438.5萬噸、650.0萬噸、145.0萬噸和71.5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比值分別爲40.27%、18.20%、4.06%和2.00%。中國和印度分別是世界第一和第二花生生產大國,印度尼西亞排在第五位。非洲的花生產量爲880.7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24.65%,主要生產國尼日利亞的產量爲392.7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8.22%,排在世界花生生產國的第三位。南美洲和北美洲的花生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7.2%,主要生產國是美國和阿根廷。

中藥療效醫藥功效

花生 第6張
【味歸經】:甘、平,入脾、肺經。

【功能作用】:健脾和胃、利腎去水、理氣通乳、治諸血癥。

《本草綱目》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

《藥性考》載:“食用花生養胃醒脾,滑腸潤燥”。

花生被人們譽爲“植物肉”,含油量高達50%,品質優良,氣味清香。除供食用外,還用於印染、造紙工業,花生也是一味中藥,適用營養不良、脾胃失調、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症。

現代科技的研究

花生中的維生素K有止血作用。花生紅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更高出50倍,對多種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花生含有維生素E和一定量的鋅,能增強記憶,抗老化,延緩腦功能衰退,滋潤皮膚。

花生含有的維生素C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有助於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

花生中的微量元素硒和另一種生物活性物質白藜蘆醇可以防治腫瘤類疾病,同時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的化學預防劑。

黃麴黴菌毒素

花生 第7張
花生容易受潮發黴,產生致癌性很強的黃麴黴菌毒素。黃麴黴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這種毒素耐高溫,煎、炒、煮、炸等烹調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吃發黴的花生米。應貯於低溫、乾燥處爲好。如發現變質的花生,應及時清除,切勿食用。

營養分析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內含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據測定花生果內脂肪含量爲44%-45%,蛋白質含量爲24-36%,含糖量爲20%左右。花生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D、E,鈣和鐵等。並含有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特別是含有人體必須的氨基酸,有促進腦細胞發育,增強記憶的功能。

花生種子富含油脂,從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黃色,透明、芳香宜人,是優質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難溶於乙醇,人們可以通過將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熱至39-40.8度,看其混濁程度,來鑑定花生油是否爲純品。

花生是100多種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榨油外,還可以炒、炸、煮食,製成花生酥、以及各種糖果、糕點等。因爲花生烘燒過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氫以及一些其它醛類揮發出來,構成花生果仁有特殊的香氣。

花生油

花生 第8張
花生油是將花生仁經過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屬於不幹燥性油,色澤淡黃,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優良烹調用油。

花生價值用途概述

種子含油45~55%,少數品種可達60%左右,蛋白質含量爲25~30%。在紡織工業上用作潤滑劑,機械製造工業上用作淬火劑。對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療效,並有鎮咳祛痰作用。另外,花生種子可炒制、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點以及花生醬。莖葉爲優質飼料。莢殼可作粘膠的原料,經乾餾、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種產品。種皮可入藥,對多種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北方很多地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種植花生或對花生進行初步加工。植物肉其含油量是大豆的2倍多,比油菜籽高20%以上。花生的蛋白質除大豆外,沒有一種糧食比得上它,含量在30%以上相當於小麥的2倍,玉米的2.5倍,大米的3倍。花生中的蛋白質極易被人體吸收,吸收率在90%左右。因此,花生被稱爲植物肉是當之無愧的。

花生 第9張
花生的營養價值之高,就連被稱爲高級營養品的一些動物性食品,如雞蛋、牛奶、肉類等,在花生面前也甘拜下風。花生的產熱量高於肉類,比牛奶高20%,比雞蛋高40%。其他如蛋白質,核蛋素,鈣,磷,鐵等也都比牛奶、肉、蛋爲高。花生中還含有A、B、E、K等各種維生素,以及卵磷脂、蛋白氨基酸、膽鹼和油酸、落花生酸、脂肪酸、棕櫚酸等。可見,花生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而又較全面,生食、炒食、煮食均可,尤其是炒花生,香脆味美,餘味深長。

花生的葉子、花生衣、殼、花生油等,都可以作爲藥用。

花生過敏症

花生會引起極其罕見的過敏症。花生過敏的症狀包括:血壓降低、面部和喉嚨腫脹,這些都會阻礙呼吸,從而導致休克。據英國研究人員統計,在英國,每200個人當中有大約一人對花生敏感。雖然部分人只是對花生有輕度過敏反應,但是,花生也會令一些人出現過敏性休克。在英國,每年大約有10個人因爲對花生的過敏反應死亡。在2005年,英國研究人員宣佈,他們已經發現了花生是如何在部分人羣體內引起過敏反應的。這種對堅果的過敏症近50年來在國外日益增多,希望也引起國內人的注意。

食用禁忌

花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每天幾粒花生有健胃的功效,在餐桌上也可是美味的菜餚。但花生是熱量很高,還是高蛋白和高脂肪的植物,有些人羣的是不宜吃花生,包括花生油,以下人羣是不宜多吃甚至不宜吃的。

(1)想減肥的人

花生的熱量和脂肪含量都很高,吃二兩炒花生仁,就吃進了581千卡的能量,相當於吃了五兩半的饅頭,所以想減肥的人應遠離花生。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需控制每日攝入的總能量,因此,每天使用炒菜花生油不能超過三湯匙(30g)。但18粒花生就相當於一勺油(10g),能夠產生90千卡的熱量。

新型品種

有一種彩色花生,又稱多彩色花生,多色花生,五彩花生。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顏色變異而產生多種顏色而來。彩色花生主要分爲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幾個品種,其中按果仁外皮顏色又能分爲黑、紫黑、白、紫紅、紅白,彩粒等幾個色系。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紅花紋、黑底黃花紋、黃底黑花紋等顏色。長出的秧蔓與普通花生沒有區別,只是葉片稍大一些。按粒色可分爲兩粒黑,四粒黑,兩粒彩,四粒彩,兩粒花,兩粒白等。

栽培技術

花生 第10張
【產地選擇】

(1)產地環境。應符合綠色食品NY/T391-2000的要求。

(2)土壤。選擇色澤淺,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黃土地和紅土地花生味道更好,但收穫麻煩。

【品種選用】

選用經審定推廣的、生育期適宜、比較早熟、株型緊湊、結莢集中、抗旱性較強、較抗葉斑病、理化指標符合綠色食品花生要求的品種。主要有:唐油四號、白沙1016.錦花5號、大白沙、魯花十二等。

【種子播前處理】

(1)發芽試驗。要求發芽率達95%以上。

(2)曬種與剝殼。播前要帶殼曬種,選晴天9~15時,在乾燥的地方,把花生平鋪在席子上,厚10cm左右,每隔1~2小時翻動1次,曬2~3天。剝殼時間以播種前10~15天爲好。

(3)分級粒選。選種仁大而整齊、籽粒飽滿、色澤好,沒有機械損傷的一級、二級大粒作種,淘汰三級小粒。

(4)根瘤菌拌種。種子拌花生根瘤菌粉,每667平方米用種量加根瘤菌粉25g,菌粉加清水100~150ml調成菌液,均勻地拌在種子上。

花生 第11張
【整地與施肥】

(1)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後,滅茬,秋翻、耙、壓後做成新壟。準備地膜覆蓋栽培的地塊,做成底寬75~80cm、畦高5cm,畦面寬65~70cm的畦,畦與畦中間做成20~25cm寬,15cm高的小壟,以備播種時取土用。

(2)施肥。優先選用經綠色食品管理部門認定的綠色食品專用肥。隨秋整地作壟,施腐熟圈糞、炕洞土、漚制綠肥等。施1.5萬~3.0萬kg/公頃,壟作開溝、疏施,畦作撒施。壟作栽培也可在播種當年下種前疏施農肥。播種時,施磷酸二銨150~225kg/公頃、硫酸鉀75~120kg/公頃作種肥。酸性土壤隨基肥施石灰。如pH值(酸鹼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頃,pH值爲5.5~6.0,施石灰675kg/公頃。

【播種】

(1)播種期。春季5cm土層地溫穩定在12℃時,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種。約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蓋栽培可稍提前7~10天。

(2)播種密度與方式。壟作:壟距50cm,穴距13~17cm,即12萬~15萬穴/公頃,每穴播兩粒。地膜覆蓋畦作:一畦兩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兩粒,即12萬~15萬穴/公頃。

(3)播種方法。壟作:開溝深5cm左右,因墒情而定。先施種肥,再以每穴兩粒等距離下種,均勻覆土;鎮壓。覆膜栽培:分先播種後覆膜和先覆膜後播種兩種方法。先播種後覆膜可採用機械或人工進行。機械播種可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噴施除草劑、播種、覆膜、壓土等工序。人工方法在畦面平行開兩條相距40cm的溝,深4~5cm,畦面兩側均留13~15cm。溝內先施種肥,再以每穴兩粒等距下種,務使肥種隔離,均勻覆土,使畦面中間稍鼓呈微弧形,要求地表整齊,土壤細碎。然後,噴除草劑乙萆胺,每667平方米用量40~60ml,對水50~75kg噴灑。如墒情不好,要加大對水量,均勻噴灑,使土壤保持溼潤。最後,用機械覆膜或人工覆膜,要求膜與畦面貼實無折皺,兩邊攢土將地膜壓實。最後在播種帶的膜面上覆土成10~12cm寬、6~8cm高的小壠。

【田間管理】

(1)壟做栽培的田間管理。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齊時進行。先拔除苗周雜草,然後把土扒開,使子葉露出地面。注意不要傷根。清棵後經半個月左右再填土埋窩。中耕除草:在苗期、團棵期、花期進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淺、深、淺”的原則,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壓苗;花期中耕防止損傷果針。培土:開花後半個月進行培土,不要過厚,以3cm爲宜。

(2)覆膜栽培的田間管理。覆膜到出苗期間,發現薄膜破口或覆蓋不嚴時,及時用上重新壓埋、堵嚴。當幼苗破膜拱土,開始露出真葉時,扒去膜上的土,使子葉露於地表。發現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種子補種。開花前在畦溝內進行1次中耕除草。在開花下針到莢果充實期間,根據花生長勢,可在葉面噴施500倍先科追肥精替代根部追肥或者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500倍溶液2~3次,或者,並噴灑地果壯蒂靈加大營養輸送量,促進果實發育,提高花生的產量。在此期間,如遇乾旱,要及時灌水。

陽臺種植花生

花生 第12張
既然要種花生,首先我們要進行選種。選種時我們要選擇粒大飽滿作爲種子,這樣的種子在吸水膨脹後比較容易把果皮撐開,有利於種子出芽。

在選好種子以後,我們就要浸種了,找來一個杯子,杯子裏放一些水,把選好的種子放進去,讓它充分吸收水份。然後我們就可以等它發芽了。

基本上,在一兩天內浸泡的種子就會發芽,這時我們就可以找來一個花盆,裝上土,將可愛的小種子放進土裏了,種的時候我們要把有芽的一頭朝下,那是花生的根。種好後,只要平時注意澆水(不要澆太多,否則種子可能會因此而腐爛在土裏),然後慢慢等它從土壤裏鑽出來就可以了。

花生種子鑽出土壤以後,葉子會越來越繁茂,等到看到花生枝幹上方有黃色的小花時,它已經開始孕育果實了。花生是在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等花枯萎以後,原來開花的地方會出現幾條根似的須插入泥土裏,這其實是它要去土壤裏結果了,然後我們就可以等着它的果實成熟了。

在陽臺種花生其實很簡單,操作方便易上手,您不妨在家試試,或是給孩子幾顆種子,讓孩子動手種一種,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施肥技術

花生的施肥原則爲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配合施用。

在我國,栽培花生的土壤多爲山丘砂礫土、平原沖積沙土和南方紅黃壤,這些土壤結構不良,應施用有機肥料以活化土壤,改良結構,培肥地力,再結合施用化學肥料以及時補充土壤養分。有機肥料含多種營養元素,特別是微量營養元素的重要來源,肥效持久。有機肥施入土壤後,經微生物分解可源源不斷地釋放各種養分供花生吸收利用,還能不斷地釋放出二氧化碳,改善花生的光合作用環境。有機肥料在土壤中形成的腐植質具有多種較強的緩衝能力。有機肥料分解產生的各種有機酸和無機酸可促進土壤中難溶性磷酸鹽的轉化,提高磷的有效性。有機肥料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素能源,能促進微生物的活動,特別有利於根瘤菌的增殖,增加其活力,增加花生的氮素供應。有機肥料的作用是化學肥料不能代替的,介是有機肥料所含養分大多是有機態,養分含量低,肥效遲緩,肥料中的養分當季利用率低,在花生生長髮育盛期不能及時滿足養分需求,而化學肥料所具有養分含量高、肥效快等特點,則可彌補有機肥料的不足。爲了保證花生的優質高產,提高施肥效益,應以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配合施用,兩者取長補短,緩急相濟,充分發揮肥料的增產潛力。此外,還要注意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

花生施肥應以有機肥料爲主、化學肥料爲輔,基肥爲主、追肥爲輔,追肥以苗肥爲主、花肥和壯果肥爲輔,氮、磷、鉀、鈣配合施用的基本原則。

苗期:3~5葉期施用速效性氮肥,對促進分枝早發壯旺和增加花、莢數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一般每畝施專用肥4~6千克、尿素5~6千克或人畜糞水1500~2000千克。

開花、結莢期:始花後對養分吸收激增,但根瘤菌也開始源源不斷地供應花生氮素營養,如追施氮肥過量,易引起後期莖葉徒長和倒苗。因此,開花以後一般不追施氮肥,而主要是抓住花生始花期結合最後一次中耕除草施用複合肥和鈣肥。一般每畝施用花生專用肥10千克、石灰10~20千克。

果莢充實期:此期對磷的需要量增加,可採取根外噴磷的方法,用農海牌氨基酸葉面肥和0.3%的磷酸二氫鉀噴霧,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病蟲害防治

花生病毒病

花生 第13張
中國花生病毒病主要有輕斑駁、黃花葉、普通花葉、芽枯等不同類型的病害

花生輕斑駁病毒病,由花生條紋病毒引起,感病植株首先在頂端嫩葉上出現褪綠斑,隨後發展成淺綠與綠色相間的輕斑駁、斑駁,沿葉脈有斷續綠色條紋以及橡樹葉花葉等各種症狀。早期感病植株,稍矮化,後期矮化不明顯。輕斑駁病在田間流行具有發病早,擴散快,形成高峯早,流行頻率高的特點。

花生黃花葉病毒病,由黃瓜花葉病毒引起,病株開始在頂端嫩葉上出現褪綠黃斑,葉片捲曲。隨後發展成黃綠相間的黃花葉,網狀明脈和綠色條紋等各種症狀。病株中等矮化。黃花葉病的滸具有發生早,形成高峯早的特點。

花生普通花葉病毒病,由花知矮化病毒引起,病株開始在頂端嫩葉出現脈淡或褪綠斑,隨後發展成淺綠色相間的普通花葉症狀。沿側脈出現國徽狀小綠色條紋和斑點。葉片變窄,葉緣波狀扭曲。病株中度矮化,所結莢果多爲小果,普通花葉病在花生生長前期發展緩慢,到生育中後期進入高峯,年份流行頻率較低。

花生芽枯病,由番茄斑萎病毒引起,病株開始在頂端葉片上出現很多伴有壞死的褪綠黃斑或環斑。有的葉片壞死,沿葉柄和頂端表皮下維管束褐色壞列,並可導致頂端枯死。頂端生長受到抑制,節間縮短,植株明顯矮化。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影響着花生的產量和品質,在中國北方生產區,尤爲嚴重。

花生病毒病,除芽枯病主要由薊馬傳播外,其他病害如輕斑駁病、黃花葉病、普通花葉病則通過種子和蚜蟲傳播,種傳病薯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種傳率的高低主要受發病時期的影響,發病早,種傳率高。種子帶毒率與種子大小成負相關,大粒種子帶毒率低,小粒種子帶毒率高。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種的情況下,蚜蟲發生早晚和數量是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傳播病毒的蚜蟲主要是田間活動的有翅蚜。一般花生苒期蚜蟲發生早,數量大,易引起病害嚴重流行,反之則發病輕。花生苗期降雨少、氣候溫和、乾燥,易導致蚜蟲大發生,造成病害流行,反之則輕。

花生病毒病防治方法

一是採用無毒或低毒種子,杜絕或減少初侵染源。無毒種子可採取隔離繁殖的方法獲得。二是選用豫花1號、海花1號、豫花7號等感病輕和種傳率低的品種,並且選擇大粒子仁作種子。三是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地膜具有一定的驅蚜效果,可以減輕病毒病的爲害。四是及時清除田間和周圍雜草,減少蚜蟲來源。五是搞好病害檢疫,禁止從病區調種。六是藥劑治蚜,播種時採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蓋種,每畝用藥量爲2.5千克-3千克,也可用25%的辛拌磷(812)蓋種,每畝用藥量0.5千克,花生出苗後,要及時檢查,發理蚜蟲及時用40%樂果乳油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噴灑,增強藥效,以杜絕蚜蟲傳毒。

褐斑病

花生 第14張
(1)輪作倒茬:花生葉斑病的寄主比較單一,只侵染花生,與其它作物輪作,使病菌得不到適宜的寄主,可減少爲害,有效的控制病害的發生。輪作週期2年以上。

(2)減少病源:花生收穫後,要及時清除田間病葉,使用有病株漚制的糞肥時,要使其充分腐熟後再用,以減少病源。

(3)選用耐病品種:雖然生產上還沒有高抗葉斑病的品種,但品種間的耐病性差異較大,一般葉片厚,葉色深的品種較抗病,在河南重病區宜選用豫花1號、海花1號、豫花4 號和豫花7號等耐病性較強的品種。

(4)加強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學施肥,採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

(5)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當田間病葉率達到10%~15%時,應開始第一次噴藥,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溼性粉劑4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4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燴劑600倍~800倍液;或抗枯寧700倍液;或波美0.3度~0.5度的石硫合劑等。以後每隔10天~15天噴藥1次,連噴2次~3次,每次每畝噴藥液50千克~75千克。由於花生葉面光滑,噴藥時可適當加入粘着劑,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寧對褐斑病效果較佳,代森錳鋅對網斑病也有較好防治效果,多菌靈在葉斑病與鏽病混發區,不宜使用。

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又叫“青症“、“死苗“、“花生瘟“等,是細菌性病。青枯病症狀:害花生的維管束,在短期內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從苗期至收穫的整個生育期間均可發生,一般多在開花前後開始發病,盛花期爲發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根端變色軟腐,維管束組織變爲深褐色,並自下而上擴展到植株的頂部。將病部橫切後,用手擠壓,可見渾濁乳白色細菌液流出。感病植株期表現爲主莖頂梢第一、第二片葉首先表現失水萎蔫,勢擴展後,全株葉片自上而下失水萎蔫,葉色暗淡,但仍呈綠色。植株從感病到枯死需7到-15天,植株上的莢果、果柄旦褐色溼腐狀。該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5年,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是主要的侵染來源,田間擴散主要藉助於流水和工具。高溫高溼是病害大發生的主導因素。

防治方法:防治青枯病最經濟是有效的方法是選用抗病品種,但各品種的抗病性因地點不同表現不太一致,因此在大面積引種前應先作好試驗。輪作倒茬也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發生,由於花生青枯病的寄主範圍較廣,輪作時要考慮好茬口的安排,與紅薯、玉米、穀子或採用水旱輪作的方式較爲適宜,輪作週期達3年-5年。藥物可採用25%的敵枯雙配製成毒土蓋種,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鏈黴素200毫克/千克-400毫克/千克(200ppm-400ppm)浸種或灌根。

鏽病

花生鏽病是中國南方花生產區普遍發生,爲害較重的病害。北方花生產區也有擴展蔓延的趨勢。花生鏽病主要爲害葉片,到後期病情嚴重時也爲害葉柄、莖枝、果柄和果殼。一般自花期開始爲害,先從植株底部葉片發生,後逐漸向上擴展到頂葉,使葉色變黃。發病初期,首先葉片背面出現針尖大小的白斑,同時相應的葉片正面出現黃色小點,以後葉背面病斑變成淡黃色並逐漸擴大,呈黃褐色隆起,表皮破裂後,用手摸可粘滿鐵鏽色末。嚴重時,整個葉片變黃枯乾,全株枯死,遠望和火燒狀。不僅嚴重降低產量,而且也影響品質。

花生鏽病以風和雨水傳染,一般夏季雨量多,相對溼度大,日照少,鏽病往往比較嚴重。

防治方法:除選用抗病品種外,要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做好防旱排澇工作,培育壯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田間病株率達到10%-20%時,可選用50%的膠體硫150倍液;或敵鏽鈉600倍-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銅:生石灰:水)的波爾多液;或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3 000倍-5000倍,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次-4次。敵鏽鈉不宜連續使用,應與其他藥劑交替使用,每次每畝噴藥液60千克-75千克。

葉斑病

花生葉斑病以黑斑病和褐斑病爲主,兩種病害均以危害葉片爲主。

花生髮病時先從下部葉片開始出現症狀,後逐步向上部葉片蔓延,發病早期均產生褐色的小點,逐漸發展爲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褐斑病病斑較大,病斑周圍有黃色的暈圈,而黑斑病病斑較小,顏色較褐斑病淺,邊緣整齊,沒有明顯的暈圈。天氣潮溼或長期陰雨,病斑可相互聯合成不規則形大斑,葉片焦枯,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如果發生在葉柄、莖幹或果針上,輕則產生橢圓形黑褐色或褐色病斑,重則整個莖幹或果針變黑枯死,使花生產量大幅度下降。

花生 第15張
防止方法:(一)消滅病源菌。在花生收穫後及時清除遺留田間的病菌殘體,不要隨意亂拋、亂堆。對有病菌殘體的地塊應及時翻耕,以加速病菌殘體的分解,防止病菌再侵染花生。(二)選用抗病品種。較抗病的一般是生長直立、葉片厚、顏色深、花生粒大的品種或者是早熟品種,在發病較重的地塊、一定要選用這些品種來種植。(三)加強栽培管理。要適時播種、合理密植,多施有機肥,少量施增施磷鉀肥,促進花生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四)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可使病害減輕。比較好的藥劑:80%的代森錳鋅400倍液、70%的甲基託布津1000~1500倍液,50%的多菌靈1000~1500液。噴施藥時要注意噴勻、噴透,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噴2~3次,可基本控制該病的發生。

叢枝病

英文名Peanutwitches’broom病原類菌原體(M10),大小100~760nm.危害春花生髮病率爲2%~3%,秋花生髮病率10%~20%,嚴重的高達80%以上,且發病越早損失越重。分佈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湖南和臺灣等地,在北方產區也有零星發生。爲害症狀:病害通常在花生開花下針時開始發生。病株枝葉叢生,節間短縮,嚴重矮化,多爲健株株高1/2,病株葉片變小變厚,色深質脆,腋芽大量萌發,長出的弱小莖葉密生成叢,正常葉片逐漸變黃脫落,僅剩叢生的枝條。病害發展中、後期,花器變成葉狀。果針不能入土或入土很淺或向上變成秤鉤狀,根部萎縮,莢果很少或不結實。

侵染循環:該病由小綠葉蟬傳播,小綠葉蟬成蟲最短獲毒飼育時間在24小時以內,蟲體循回期9~11天。帶毒成蟲和若蟲可終生傳病。1~10只葉蟬傳毒效率差異不大,嫁接可傳病,種子不傳病。

發生因素:病害與葉蟬發生關係密切。凡葉蟬大發生年份,病害發生嚴重。

防治方法:種植抗(耐)病品種如粵油551-116。適時播種,春花生適時早播,秋花生適時晚播。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抗病力。剷除田間附近豆科雜草和綠肥等可疑寄主,減少初侵染來源。發病初期及時拔除病病苗,及時防治葉蟬,可減輕病害發生。

根腐病

俗稱“鼠尾”、爛根。各生育期均可發病。侵染剛萌發的種子,造成爛種;幼苗受害,主根變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頸上出現凹隱長條形褐色病斑,根端呈溼腐狀,皮層變褐腐爛,易脫離脫落,無側根或極少,形似鼠尾。潮溼時根頸部生不定根。病株地上部矮小,生長不良,葉片變黃,開花結果少,且多爲秕果。

病原:Fusariumsolani(Mart.)Sacc.稱茄類鐮孢,porumSchlecht.稱尖孢鐮孢,um(Lik).稱粉紅鐮孢,inctum(Corde)Sacc.稱三線鐮孢,liformeSheld.稱串珠鐮孢等5種鐮刀菌都可致病,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都產生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無色,圓筒形,多單細胞,大小5-12×2-3.5(μm)。大孢子鐮刀形或新月形,具3-5個分隔。厚垣孢子單生或串生,近球形,大小7-11μm。此外有認爲ni(Martias)ii(.)Wr.f.3Snyder稱馬氏茄腐皮鐮孢黴丙型也是該病病原。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在土壤、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成爲翌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雨水、農事操作傳播,從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苗期多陰雨、溼度大發病重。連作田、土層淺、砂質地易發病。

防治方法:座果技術花生在苗期中耕可增加土壤墒情,提高抗旱能力,有利於根系下扎和生長,發達健壯的根系有利於花生形成壯棵,大幅度提高花生產量。在花針期中耕培土,有利於花針下扎入土,提高座果率。生產試驗表明,在花生花針期土壤板結乾旱條件下,花針如不能及時入土,就不能形成莢果。

通過中耕鋤劃培土這種傳統的生產農藝技術就能改善以上情況,明顯提高花生產量。花生中耕培土重在苗期和花生花針前期進行,中耕一般要進行3次,要掌握“頭鋤淺,二鋤深,三鋤不傷根”的原則。中耕要在澆水後兩天進行,中耕時要拔除壟間的雜草,鋤刃要與花生根系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傷及根系。第三次中耕一般在花生封壟前,花針下扎時進行,這次中耕一定要結合培土,將土培在花生根系周圍。

種花生注意事項

畝用種量大,如果所用種子都從市場上購買,花費太大,所以許多農戶在種花生時多用自留種。花生屬豆科作物,自花授粉,遺傳性狀相對穩定,雖然可以自留種連年種植,但是,連年自留自用會使其種性退化,導致減產。因此,農民朋友在自留花生種時一定要掌握科學的方法。

實踐證明,選用夏花生留種質量較好。因爲夏花生在秋高氣爽的環境下生長,較春花生病蟲害少,結實率高,過熟果少,含油率低,而且在收穫時,天氣晴朗,溫度適中,雨水較少,便於曬種,種子發芽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zwzs/16206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