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花花卉谷 > 養花知識 > 盆景藝術 > 黑松盆景的製作與管理方法
手機版

黑松盆景的製作與管理方法

來源:百花花卉谷 閱讀:1.83W 次

黑松盆景的製作與管理方法
黑松又稱白芽鬆,爲松科鬆屬常綠喬木,樹高因生長環境而異,在肥沃疏鬆,土層深厚處生長的植株高達數十米,而在土質貧瘠,環境惡劣處則高不盈尺。樹冠幼時圓錐形,老時呈扁平扇形。樹皮灰黑色,有鱗片狀龜裂。冬芽銀白色,圓柱形。葉針形,2枚一束,叢生在短枝上,其葉硬而粗,前端尖銳,呈暗綠色,有光澤。球果圓錐狀卵形,9月至10月成熟後呈褐色。

黑松盆景的製作與管理方法

  黑松是我國傳統的盆景樹種,氣勢雄偉,剛直挺拔,頗具陽剛之氣,被稱爲"男人鬆"。與其相對應的是赤松,樹皮呈灰褐色或紅褐色,針葉比黑松細而柔軟,且較爲稀疏,樹姿嫵媚動人,因此有人稱之爲"女人鬆",其盆景製作方法及管理與黑松相同。
  黑松的繁殖常用播種法,但用這種方法制作盆景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成型。因此可挑選綠化苗木中樹幹較粗,下部有枝條的植株,經截幹處理後培育成盆景樁材。可在冬季至早春萌芽前的休眠期挖掘,移栽時將主根截斷,多留側根和鬚根,並帶宿土或用原土在根部打上泥漿,以保存鬆根菌,有利於成活,最後在根部套上塑料袋或用草繩包裹,以保鮮保溼。
黑松盆景的製作與管理方法 第2張

還要對根、幹、枝進行短截,剪除造型不需要的枝幹,短截前要仔細審視,儘量一次到位,所保留的枝條上一定要有松針,否則就會出現哪一枝不帶松針,哪一枝死亡,全株不帶松針,全株死亡的現象。並在較大的傷口處塗上白乳膠,以防止樹液流失。
先栽在較大的泥瓦盆中"養坯",栽種前再細緻地進行一次修剪,並儘量縮小村冠和根的伸長範圍,還應考慮該素材適合製作什麼形式的盆景,爲以後的造型做準備。盆土可用腐葉土或山泥加沙土混合配製。成活後放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處養護,平時保持盆土偏幹,經過2年左右的"養坯"就可以造型了。
黑松盆景的製作與管理方法 第3張

  黑松的幼樹枝幹柔軟,可塑性強,可根據其特點蟠紮成曲乾式、斜乾式、臨水式、懸崖式、附石式等多種不同款式的盆景。老樁則根據樹樁的形態,因勢利導,因材附形,採取修剪與蟠扎相結合的方法,製作出自然優美,蒼勁古樸的盆景。無論那種形式的黑松盆景都要以大自然中的古鬆爲依據,並參考畫中的松樹,使其既符合自然規律,又具有較高的藝術性。
黑松盆景的造型可在1月至3月樹液流動較爲緩慢時進行,這時枝條的傷口處基本無松脂溢出,對其生長影響不大。黑松的萌發力較弱,應利用原有的枝、幹進行吊扎造型,將多餘的枝、幹、根縮剪,並對其生長方向進行調整,將向上生長的枝條調整爲平展式或下垂式,除直乾式盆景外,其他形式的盆景要避免主幹、枝條、根有僵直的線條出現,使其剛柔相濟,曲折有致。黑松的根系發達,可根據造型的需要進行提根,以表現其蒼古的韻味。
黑松盆景的製作與管理方法 第4張

  黑松喜陽光充足和空氣流通的環境,耐寒冷和乾旱。平時可放在室外光照充足、通風良好處養護,花諺有"幹鬆溼柏"之說,所以宜保持盆土偏幹,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積水,特別是春季發芽長葉時更不能水大,以防枝、葉徒長。夏季和初秋氣溫較高,空氣乾燥,應保持土壤溼潤,避免澆"上溼下幹"的半截水,還可在早晚向葉面噴水,以增加空氣溼度,使葉色美觀,但雨季仍要注意排水防澇,以免因盆土積水而爛根
  黑松耐貧瘠,不喜歡大肥,每年的春夏秋各施幾次肥即能滿足生長需要,春季施肥宜淡,如果肥液過濃,反而會造成枝葉生長過旺,影響造型。秋季爲鬆芽生長和枝幹增粗的季節,可施幾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液,使其生長健壯。
黑松盆景的製作與管理方法 第5張

  黑松的萌發力不是那麼強,因此不宜過多修剪,但爲了保持樹形的優美,可在每年的3月至4月進行摘芽,方法是當黑松的芽逐漸膨大變綠,即將出葉時,摘除芽長的1/2至2/3,甚至更多,摘芽必須全面,強芽先摘,弱芽後摘,以求樹勢的均衡,使枝葉或樹冠整齊。
  黑松的針葉較長,爲了使其變短,除在春季新葉生長時控制水肥外,日本盆景屆還創造了"短葉法",其內容包括切嫩枝、疏芽、摘老葉,具體操作如下:在7月至8月將當年生長的新枝全部剪去,由於植物有自我恢復傷殘,尋找平衡的能力,第二輪新芽在8月至9月又會在枝頭生長,可在9月至10月將多餘的芽疏掉,僅留枝條兩側或水平方向的兩個芽。
黑松盆景的製作與管理方法 第6張

以後隨着氣候的逐漸變冷,抑制了新芽、新葉的生長,11月至12月剪除剩餘的老葉,於是植株就剩下第二輪生長的短針葉了,此時爲黑松盆景的最佳觀賞期。
  冬季移至冷室內越冬,保持土壤不結冰即可,溫度過高,反而對第二年的生長不利,也可將連盆埋在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每2至3年的春季發芽前翻盆一次,翻盆時去掉原土的1/3至1/2,增添部分新土,盆土要求疏鬆透氣,並有良好的排水性。

本文鏈接:https://www.bhhhg.com/yanghuazhishi/pjzw/63039.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百花花卉谷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